文献条码 |
索书号 |
状态 |
所属分馆 |
所在馆 |
馆藏地点 |
架位号 |
单价 |
套价 |
入库日期 |
操作 |
H00284516 |
TU984.11/0018 |
在架 |
苍溪县图书馆 |
苍溪县图书馆 |
新观乡分馆 |
|
CNY79.00 |
CNY0.00 |
2021-10-27 |
登录 |
订购年份 |
验收类型 |
验收期数 |
验收数量 |
验收日期 |
未找到数据 |
000 nam0
001 __ 01051222
005 __ 00000000000000.0
010 __ ■a978-7-112-24215-3■dCNY79.00
100 __ ■a20200408d2019 em y0chiy50 ea
101 0_ ■achi
102 __ ■aCN■b110000
105 __ ■aak z 000yy
106 __ ■ar
200 1_ ■a作为社会介质的城市公共空间■9zuo wei she hui jie zhi de cheng shi gong gong kong jian■dUrban public space as social media■f魏娜著■zeng
210 __ ■a北京■c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d2019
215 __ ■a255页■c图■d24cm
300 __ ■a江南大学产品创意与文化研究中心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2019JDZD02 )专项资助
330 __ ■a作为曾是人民大众日常生活与讯息交流的空间场所,公共空间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数字时代下却面临着日渐衰落的困境。针对中国城市公共空间意义缺失的问题,本书试图从布鲁默符号互动论和杜威经验主义哲学中一元论角度出发,对于公共空间进行本体概念的重新定义。从设计学的角度出发,运用定性研究的方法,辨析出公共空间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特点,即公共空间具有社会介质的属性特征。运用演绎法,定义公共空间作为社会介质的三个属性特征。归纳作为社会介质的城市公共空间的四个要素,并将四个要素的运行机制进行了建构,提出了MCEM模型工具。分别运用实证法和科学实验法对MCEM模型工具进行了案例研究和应用实例的研究分析。
510 1_ ■aUrban public space as social media■zeng
606 0_ ■a城市空间■x公共空间■x空间规划■x研究
690 __ ■aTU984.11■v5
701 _0 ■a魏娜■9wei na■4著
801 _0 ■aCN■b91MARC■c20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