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条码 |
索书号 |
状态 |
所属分馆 |
所在馆 |
馆藏地点 |
架位号 |
单价 |
套价 |
入库日期 |
操作 |
H00284545 |
TU398/0005 |
在架 |
苍溪县图书馆 |
苍溪县图书馆 |
新观乡分馆 |
|
CNY49.00 |
CNY0.00 |
2021-10-27 |
登录 |
订购年份 |
验收类型 |
验收期数 |
验收数量 |
验收日期 |
未找到数据 |
000 nam2
001 __ 01051527
005 __ 00000000000000.0
010 __ ■a978-7-111-64020-2■dCNY49.00
100 __ ■a20200408d2020 em y0chiy50 ea
101 0_ ■achi
102 __ ■aCN■b110000
105 __ ■aak az 000yy
106 __ ■ar
200 1_ ■a组合结构设计原理■9zu he jie gou she ji yuan li■f恭建阳, 王静峰主编
210 __ ■a北京■c机械工业出版社■d2020
215 __ ■a235页■c图■d26cm
225 2_ ■a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土建类工程教育丛书
300 __ ■a“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312 __ ■a封面题英文题名:Design principle of composite structure
314 __ ■a薛建阳,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钢结构协会钢一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高性能组合结构与混合结构”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曾主持和参与近20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12项,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第五届陕西青年科技奖、陕西省优秀博士后、陕西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陕西省职工优秀创新创业人物、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首届科技领域“西安之星“等荣誉称号。
320 __ ■a有书目(第233-235页)
330 __ ■a本书为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课教材,是根据我国*新颁布的有关建筑结构及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技术标准和相关研究成果编写而成的。全书共分9章,内容包括绪论、结构设计方法和材料性能、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型钢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钢?混凝土组合梁、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其他组合结构以及混合结构设计等。本书主要介绍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及构件的受力性能、设计计算方法、构造措施,以及一些新型组合结构和混合结构的相关知识与设计要点。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书中每章都有必要的例题、小结、思考题和习题,重点突出,便于读者自学理解。
461 _0 ■12001 ■a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土建类工程教育丛书
510 1_ ■aDesign principle of composite structure■zeng
606 0_ ■a组合结构■x结构设计■x高等学校■j教材
690 __ ■aTU398■v5
701 _0 ■a恭建阳■9gong jian yang■4主编
701 _0 ■a王静峰■9wang jing feng■4主编
801 _0 ■aCN■b91MARC■c20200408
《组合结构设计原理》为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课教材,是根据我国新颁布的有关建筑结构及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技术标准和相关研究成果编写而成的。全书共分9章,内容包括绪论、结构设计方法和材料性能、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型钢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钢一混凝土组合梁、钢一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其他组合结构以及混合结构设计等。该书主要介绍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及构件的受力性能、设计计算方法、构造措施,以及一些新型组合结构和混合结构的相关知识与设计要点。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书中每章都有必要的例题、小结、思考题和习题,重点突出,便于读者自学理解。
《组合结构设计原理》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薛建阳,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钢结构协会钢一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高性能组合结构与混合结构”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曾主持和参与近20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12项,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第五届陕西青年科技奖、陕西省优秀博士后、陕西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陕西省职工优秀创新创业人物、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首届科技领域“西安之星“等荣誉称号;2011年被聘为广西首批“八桂学者”;获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70项,出版著作和教材20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5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