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6年: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 The development report of China's regional economy (2005-2006)/景体华主编
标准编号:7-80190-965-8   
主要著者:景体华  主编  
出版信息:       
载体形态:[10], 407页 :  ; 24cm
价格描述:CNY48.00
主题词:地区经济  经济发  研究报告  中国  2005-2006  
相关资源:
 

内容摘要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联合,组织邀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大、暨南大学、天津市社会科学院等机构的专家、学者,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甚至世界经济的宏观视角分别对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三大经济圈之间以及三大经济圈内部经济、社会发展的分工协作、产业结构、空间分布、劳动力布局等方面内容,在理论和操作层面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研究,并对区域经济发展走势作出了分析判断。
文献条码 索书号 状态 所属分馆 所在馆 馆藏地点 架位号 单价 套价 入库日期 操作
H00286902 F127/0336 在架 苍溪县图书馆 苍溪县图书馆 兴贤书坊分馆 CNY48.00 CNY0.00 2021-10-27 登录
订购年份 验收类型 验收期数 验收数量 验收日期
未找到数据
000    nam 
001 __ 012007016859
005 __ 20110330104938.0
010 __ ■a7-80190-965-8■dCNY48.00
010 __ ■a7-900166-95-5
099 __ ■aCAL 012007035012
100 __ ■a20060303d2006    ekmy0chiy0121    ea
101 0_ ■achi■deng
102 __ ■aCN■b110000
105 __ ■aak  a   000yy
106 __ ■ar
200 1_ ■a2005-2006年: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A2005-2006 nian : zhong guo qu yu jing ji fa zhan bao gao■d= The development report of China's regional economy (2005-2006)■f景体华主编■zeng
210 __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06
215 __ ■a[10], 407页■c图■d24cm
225 2_ ■a中国区域发展蓝皮书■Azhong guo qu yu fa zhan lan pi shu
320 __ ■a有书目
330 __ ■a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联合,组织邀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大、暨南大学、天津市社会科学院等机构的专家、学者,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甚至世界经济的宏观视角分别对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三大经济圈之间以及三大经济圈内部经济、社会发展的分工协作、产业结构、空间分布、劳动力布局等方面内容,在理论和操作层面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研究,并对区域经济发展走势作出了分析判断。
333 __ ■a各级政府部门决策人员,科研机构研究人员,企事业单位领导,媒体记者,国外驻华商社及使领事馆工作人员。
410 _0 ■a中国区域发展蓝皮书■1中医病案学 zhong yi bing an xue ; 施杞, 萧敏材主编
500 10 ■aDevelopment report of China's regional economy (2005-2006)■mChinese
517 1_ ■a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Azhong guo qu yu jing ji fa zhan bao gao
606 0_ ■a地区经济■Adi qu jing ji■x经济发■x研究报告■y中国■z2005-2006
690 __ ■aF127■v4
701 _0 ■a景体华■Ajing ti hua■4主编
801 _0 ■aCN■bBUA■c2007040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调整等十项重要内容中,区域发展问题被放到了重要位置。加强区域统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提上了实施日程。编制打破行政区划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已经启动。目前,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的区域规划试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以深圳等经济特区为基础,浦东开发为引导,珠三角、长三角已迅速跃升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两极”。在2003年之前,珠三角的增长速度一直一马当先。2003年是新世纪珠三角增长的峰值,但是,也就在这一年,长三角的经济增长速度首次超过了珠三角,接过了“领跑者”的接力棒。2005年,长三角和珠三角虽然雄姿依旧,但是在国家宏观调控背景下,经济增长速度却双双出现大幅滑坡。首先看长三角:2005年前3个季度,在全国GDP增长速度同比仅回落0.1%的同时,长三角区域GDP增幅同比回落却达到了2.6个百分点。其中:苏州和宁波同比回落了2.5个百分点,南京同比回落3.1个百分点,而杭州和上海同比大幅回落3.6个百分点。再看珠三角:实际上珠三角2004年已经从峰值开始下滑。2005年前三季度珠三角GDP、固定资产投资、外贸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都有所回落。从GDP增幅来看,除了佛山同比上升2.7个百分点外,其余8市均表现出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广州、深圳和中山分别下降3.5、3.1和4.5个百分点。从目前来看,长三角仍然是全国经济发展的“领跑者”,其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国的比重还在进一步上升。2005年前三个季度,长三角区域GDP占全国的比重达到22.7%,同比提升了0.6%;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达到35.8%,同比上升了0.8%;到位外资占全国的比重达到41%,同比提高了5.9%。只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贡献度的绝对值下降,占全国的比重同比下降了1.2个百分点。但是,无论是长三角还是珠三角,不能再按照原来的成长轨道走下去了,必须调整增长方式的“变轨”之势已经出现。

  在区域发展进入国家发展战略视野的同时,区域经济正面临着一种大的思路调整,并且必将快速地进入一个大的转换期。

  从国家层面来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建议》提出了建立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明确指出依靠物质资源投入量增加实现的“传统增长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十一五”将转向通过持续地提高经济活动的品质实现经济增长。“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确定了具体的主要目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时期末降低20%左右。应该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是提高经济活动品质,完成以上目标的根本途径。

  长三角和珠三角如何在快速发展中迅速转轨,如何在建立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继续成为活跃的“增长极”;京津冀区域将以什么样的战略构思,激发出后发优势,改变我国区域发展“南高北低”的不平衡状况,开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这是各区域决策者和研究者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今年这本《中国区域发展报告》的主题。但愿本书能以鲜活的新思维给区域增长方式转型决策以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