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麦/[德]艾密尔·鲁特维克著
标准编号:7-80173-191-3   
主要著者:鲁特维克    
次要著者:韩洁    
出版信息:       
载体形态:465页 : 插图 ; 23cm
价格描述:CNY39.80
主题词:
相关资源:
 

内容摘要

俾斯麦在世的时候,很少有人会爱他,因为他很少去爱别人。在他死去之后,人们对他并没有多少怀念之情,只是为他塑了一座石像,冷冷清清地站在一处并不繁华的场所。他的目光肃穆地盯着前方,面部毫无表情,这使人们难以对他的内心世界做出合情合理的诠释。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描绘一个因为连连得胜而四处找事的将军的形象。在这本书里,我把俾斯麦写成是一个满肚子都是骄傲、勇敢和怨恨的人——这三种元素构成了他性格的基石。至今,对于俾斯麦的功过得失,人们褒贬不一,如果要想真正了解他,我们很有必要对他的精神历史作一些深入细致的研究。历史人物常常是有机的统一体,性格构成比较繁杂。我们不必用学院方法,不需要许多注解,我们认为今天有
文献条码 索书号 状态 所属分馆 所在馆 馆藏地点 架位号 单价 套价 入库日期 操作
510824000027318 K811/2722 在架 苍溪县图书馆 苍溪县图书馆 总馆流通库 CNY39.80 CNY39.80 2017-03-10 登录
510824000027319 K811/2722 在架 苍溪县图书馆 苍溪县图书馆 总馆流通库 CNY39.80 CNY39.80 2017-03-10 登录
订购年份 验收类型 验收期数 验收数量 验收日期
未找到数据
000        
001 __ 01XX00019442@CSLN
005 __ 20061229002029
010 __ ■a7-80173-191-3■b精装■dCNY39.80
100 __ ■a20040514d2003    ekmy0chiy0110    ea
101 1_ ■achi■cger
102 __ ■aCN■b110000
105 __ ■aa   z   000yb
106 __ ■ar
200 1_ ■a俾斯麦■f[德]艾密尔·鲁特维克著■g韩洁等译■ABi Si Mai■F[ De ] Ai Mi Er· Lu Te Wei Ke Zhu
210 __ ■a北京■c国际文化出版社■d2003.6
215 __ ■a465页■c插图■d23cm
314 __ ■a艾密尔·鲁特维克是20世纪德国最伟大的传记作家。他毕业于海德堡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早期主要创作诗歌和剧本。三卷本《歌德传——一个人的故事》出版,给他带来了世界性的声誉。他开创了传记写作的新流派,以描写人物的心路历程以及性格分析而享有盛名。他的主要代表作有:《林肯》、《拿破仑》、《俾斯麦》、《斯大林》、《富兰克林·罗斯福》、《莫扎特》等。
330 __ ■a俾斯麦在世的时候,很少有人会爱他,因为他很少去爱别人。在他死去之后,人们对他并没有多少怀念之情,只是为他塑了一座石像,冷冷清清地站在一处并不繁华的场所。他的目光肃穆地盯着前方,面部毫无表情,这使人们难以对他的内心世界做出合情合理的诠释。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描绘一个因为连连得胜而四处找事的将军的形象。在这本书里,我把俾斯麦写成是一个满肚子都是骄傲、勇敢和怨恨的人——这三种元素构成了他性格的基石。至今,对于俾斯麦的功过得失,人们褒贬不一,如果要想真正了解他,我们很有必要对他的精神历史作一些深入细致的研究。历史人物常常是有机的统一体,性格构成比较繁杂。我们不必用学院方法,不需要许多注解,我们认为今天有必要把这种人物绘出具体形象,作为世人的榜样或警告。在我们这个社会中,人与政客是分不开的,情感与行为是互相关联的,公与私总是如影随形,美术家若能真正认真对待他的作品,他必须要从多个角度了解他的创作对象。
600 _0 ■a俾斯麦, O.■f(18154~1898)■x生平事迹
690 __ ■aK835.167=41■v4
701 _1 ■a鲁特维克■b艾密尔■4著■ALu Te Wei Ke
702 _0 ■a韩洁■4译■AHan Jie

《俾斯麦》(精)内容简介:俾斯麦在世的时候,很少有人会爱他,因为他很少去爱别人。在他死去之后,人们对他并没有多少怀念之情,只是为他塑了一座石像,冷泠清清地站在一处并不繁华的场所。他的目光肃穆地盯着前方,面部毫无表情,这使人们难以对他的内心世界做出合情合理的诠释。《俾斯麦》(精)的目的就是要描绘一个因为连连得胜而四处找事的将军的形象。在这《俾斯麦》(精)里,我把俾斯麦写成是一个满肚子都是骄傲、勇敢和怨恨的人——这三种元素构成了他性格的基石。至今,对于俾斯麦的功过得失,人们褒贬不一,如果要想真正了解他,我们很有必要对他的精神历史作一些深入细致的研究。 历史人物常常是有机的统一体,性格构成比较繁杂。我们不必用学院方法,不需要许多注解,我们认为今天有必要把这种人物绘出具体形象,作为世人的榜样或警告。在我们这个社会中,人与政客是分不开的,情感与行为是互相关联的,公与私总是如影随形,美术家若能真正认真对待他的作品,他必须要从多个角度了解他的创作对象。 到1830年初,俾斯麦的性格已经基本上定型,当然,在此前的十五年间,他的性格波动是很大的。此后,俾斯麦所要做的不过是把刻好的线再弄得深一些。我们之所以要把他的少年时代(在没有从事政治活动之前)说得尽可能详细一些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而大多数传记作家在此处只有寥寥数页,只有一位作家曾经较为细致地描写过俾斯麦的心理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位作家就是被人误会的克来因·哈丁根。1911年,我开始尝试从心理学的角度描写俾斯麦那种令人难以猜度的性情以对抗关于这位“铁血宰相”的稗史。十年之后,我又创作了一部关于俾斯麦的戏剧,曾经希望能够在德意志的舞台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