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条码 |
索书号 |
状态 |
所属分馆 |
所在馆 |
馆藏地点 |
架位号 |
单价 |
套价 |
入库日期 |
操作 |
510824000011625 |
D092.48/2743 |
在架 |
苍溪县图书馆 |
苍溪县图书馆 |
五龙镇三会村服务点 |
|
CNY35.00 |
CNY35.00 |
2020-05-13 |
登录 |
订购年份 |
验收类型 |
验收期数 |
验收数量 |
验收日期 |
未找到数据 |
000 oam2
001 __ 000440823
005 __ 20210514085746.9
010 __ ■a978-7-5147-0842-4■dCNY35.00
100 __ ■a20181114d2018 em y0chiy50 ea
101 0_ ■achi
102 __ ■aCN■b110000
105 __ ■ay z 000yy
106 __ ■ar
200 1_ ■a公私之辨■9gong si zhi bian■e明末清初政治思潮研究■f侯长安著
210 __ ■a北京■c学习出版社■d2018
215 __ ■a236页■d24cm
225 1_ ■a儒家政治哲学与政治文化论丛■v8
330 __ ■a本书重点从公私观角度考察明末清初君主观的变化,以及士大夫对一些重要制度的改革设想,制度构想意味着对于政治体系内各个阶级、阶层、集团等政治主体的利益及其相互关系的调整和规范,进而说明明末清初公私之争的实质是建立官僚士大夫主导的政治秩序。因此,公与私作为许多领域价值判断的重要标准,其本身便是价值之争的焦点,公与私哪个更具有优先性,是争论的重要话题;公私观念可以提供给我们的就不仅仅是一个狭窄的角度,而是一个广阔的视域。
461 _0 ■12001 ■a儒家政治哲学与政治文化论丛
606 0_ ■a政治思想史■x研究■y中国■z明清时代
690 __ ■aD092.48■v5
701 _0 ■a侯长安■9hou chang an■f(1982-)■4著
801 _0 ■aCN■b91MARC■c2018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