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条码 |
索书号 |
状态 |
所属分馆 |
所在馆 |
馆藏地点 |
架位号 |
单价 |
套价 |
入库日期 |
操作 |
CX020119 |
C964.2/0749 |
在架 |
苍溪县图书馆 |
苍溪县图书馆 |
期刊阅览室 |
|
CNY45.00 |
CNY45.00 |
2019-10-28 |
登录 |
订购年份 |
验收类型 |
验收期数 |
验收数量 |
验收日期 |
未找到数据 |
000 nam0
001 __ 012020000932
005 __ 20200527153914.0
010 __ ■a978-7-5201-1051-8■d45.00
100 __ ■a20200527d2017 ekmy0chiy50 ea
101 0_ ■achi
102 __ ■aCN
105 __ ■aak z 000yy
106 __ ■ar
200 1_ ■a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报告■h2017■f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 全球化智库(CCG)编著
210 __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17
215 __ ■a页■c图表■d
330 __ ■a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极大地调动了各个经济体参与全球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人才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流动,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吸引国际人才、促进国际人才来华创新创业成为中国解决高端人才短缺、技术创新不足等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为反映我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发展情况和特点,分析我国在提升国际人才竞争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组织编写了《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报告(2017)》,以期促进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的提升,推动我国国际人才竞争力整体水平的提高,实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发展目标。全书由总报告、理论篇、区域篇、专题篇、政策篇和附录六大部分组成。总报告从宏观角度分析了全球人才竞争发展现状,指出中国在国际人才引进方面仍然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存在较大差距,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通过政策创新着力提升我国国际人才竞争力水平。报告在国内外区域人才竞争力、国际人才竞争力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指标体系,从国际人才规模、结构、创新、政策、发展和生活六方面对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进行了单类指标和省域指标评述,并在此基础上就加强国际人才引进政策顶层设计、发挥国家创新区域示范带头作用、加强城市软实力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理论篇界定了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的研究范围,阐述了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的研究方法,并对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研究的指标体系与测算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区域篇选取了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前三名省市北京、上海和广东,以及中西部地区的代表省份四川作为重点研究区域,对各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包括各省/市区域国际人才发展的成效与特点,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评述,以及针对该区域进一步提升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的相关政策建议。专题篇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来华留学生区域竞争力分析,通过对重点省市的在来华留学生方面的竞争力进行分析,提出促进区域来华留学发展的政策建议;二是来华工作境外专家区域竞争力分析,通过研究部分引进境外专家效果较好的城市案例,针对外国人才引进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三是分析中关村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的国际人才发展经验,对比硅谷人才发展情况,并对中关村人才政策的创新与亮点进行解读。政策篇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分析我国国际人才政策突破的最新进展,总结外国留学生、留学回国人才、外籍华人及非华裔外籍人才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就进一步加快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建设给予政策建议;二是通过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论坛中的专家学者发言,剖析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现状,探索区域国际人才共享新模式;三是研究我国区域国际人才开发合作现状、政策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建立国际人才合作组织促进区域人才流动与跨区域创新的建议。附录篇根据报告研究需要,对外国留学生在京工作的相关政策、上海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名单、外国留学生在沪工作的相关政策、天津市两证合一中“五个统一”的主要内容、2013~2014年中关村13项特殊人才政策及最新工作进展情况、“面向中关村的10条人才新政”要点及国际移民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基本情况进行了梳理,供读者参考。
606 0_ ■a人才竞争■x竞争力■x经济全球化
606 0_ ■a竞争力
606 0_ ■a经济全球化
690 __ ■aC964.2■v4
690 __ ■aF127■v4
856 __ ■uhttps://www.pishu.com.cn/skwx_ps/bookdetail?SiteID=14&ID=8911545
905 __ ■bCX020119■dC964.2■e0749■f1
906 __ ■d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