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遁的社会/牟利成编著
标准编号:978-7-5201-1944-3   
主要著者:牟利成编著   
出版信息:       
载体形态: : 图表
价格描述:45.00
主题词:斗蟋蟀  体育运动史  研究  中国  
电子资源: 查看资源1 
相关资源:
 

内容摘要

作者选取在中国存在了千百年但却一直没能进入学术研究视野的斗蟋群体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通过七年多的参与式观察和持续田野调査,掌握了大量扎实的第一手资料,并以文化社会学的方法不断加深问题意识和延伸分析触角,揭示了相关群体的基本生存样态和内在行为的文化逻辑。这不仅体现了作者走近研究对象的努力和开拓研究领域的能力,更表达了作者对于学问的敬畏和追求。该书选题新颖,所采用的质性叙事方式独特,语言流畅且引人思考,值得一读。——中国社会学会会长李友梅作者用七年多时间参与观察斗蟋群体,居然把自己训练成业内“高手”和管理“干部”。在此基础上,用“他者”的立场深描和分析了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隐遁社会的情感、自我、关系和
文献条码 索书号 状态 所属分馆 所在馆 馆藏地点 架位号 单价 套价 入库日期 操作
CX018114 G899/0749 在架 苍溪县图书馆 苍溪县图书馆 期刊阅览室 CNY45.00 CNY45.00 2019-10-28 登录
订购年份 验收类型 验收期数 验收数量 验收日期
未找到数据
000    nam0
001 __ 012020009416
005 __ 20200527154709.0
010 __ ■a978-7-5201-1944-3■d45.00
100 __ ■a20200527d2018    ekmy0chiy50      ea
101 0_ ■achi
102 __ ■aCN
105 __ ■aak  z   000yy
106 __ ■ar
200 1_ ■a隐遁的社会■f牟利成编著
210 __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18
215 __ ■a页■c图表■d
330 __ ■a作者选取在中国存在了千百年但却一直没能进入学术研究视野的斗蟋群体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通过七年多的参与式观察和持续田野调査,掌握了大量扎实的第一手资料,并以文化社会学的方法不断加深问题意识和延伸分析触角,揭示了相关群体的基本生存样态和内在行为的文化逻辑。这不仅体现了作者走近研究对象的努力和开拓研究领域的能力,更表达了作者对于学问的敬畏和追求。该书选题新颖,所采用的质性叙事方式独特,语言流畅且引人思考,值得一读。——中国社会学会会长李友梅作者用七年多时间参与观察斗蟋群体,居然把自己训练成业内“高手”和管理“干部”。在此基础上,用“他者”的立场深描和分析了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隐遁社会的情感、自我、关系和亚文化,展示了一个古老行业的“规矩”传承和社会运行逻辑。阅读《隐遁的社会》,很容易让我们想到威廉·怀特的《街角社会》,两部著作的作者在田野调查过程中都曾遭遇到类似“爆堂子”等特殊风险,这真是一个难得的学术历程。——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善峰
606 0_ ■a斗蟋蟀■x体育运动史■x研究■y中国
606 0_ ■a体育运动史
606 0_ ■a研究
606 0_ ■a中国
690 __ ■aG899■v4
856 __ ■uhttps://www.pishu.com.cn/skwx_ps/bookdetail?SiteID=14&ID=9369419
905 __ ■bCX018114■dG899■e0749■f1
906 __ ■d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