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条码 |
索书号 |
状态 |
所属分馆 |
所在馆 |
馆藏地点 |
架位号 |
单价 |
套价 |
入库日期 |
操作 |
CX017369 |
G127.56/0749 |
在架 |
苍溪县图书馆 |
苍溪县图书馆 |
期刊阅览室 |
|
CNY45.00 |
CNY45.00 |
2019-10-28 |
登录 |
订购年份 |
验收类型 |
验收期数 |
验收数量 |
验收日期 |
未找到数据 |
000 nam0
001 __ 012020008671
005 __ 20200527154610.0
010 __ ■a978-7-5201-0079-3■d45.00
100 __ ■a20200527d2016 ekmy0chiy50 ea
101 0_ ■achi
102 __ ■aCN
105 __ ■aak z 000yy
106 __ ■ar
200 1_ ■a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h2016■f张圣才, 傅安平, 刘爱华编著
210 __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16
215 __ ■a页■c图表■d
330 __ ■a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新起点,努力做好江西文化蓝皮书《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16)》,是江西师范大学积极服务地方社会、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和发挥文化智库功能的重要体现。本书分为六大部分:总报告、分报告、对策篇、生态保护篇、案例篇和大事记。总报告分析了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资源分布、发展定位,肯定了江西10多年来非遗保护工作的成就,指出了存在诸如非遗项目物质化现象突出、专业性人才队伍极度缺乏、抢救与保护经费严重不足、非遗保护利用创新力低下等问题,并就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以下对策措施:直面“后申遗”时代,开启非遗保护的全民参与模式;顺应新型城镇化进程,探索非遗保护协同发展路径;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加强江西非遗的海内外传播;利用高科技手段,加快非遗的保护与利用;借力江西旅游产业,推动非遗衍生品的创意开发;通过融资、免税等形式,积极开拓保护资金融资渠道等。分报告对江西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和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1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发展概况、存在的问题及面对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对策篇对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法律保护、抢救性保护和生产性保护等方面的成就及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解读了“工匠精神”、“乡愁”记忆等当下热词。生态保护篇对徽州文化(婺源)生态保护实验区、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景德镇陶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吉安庐陵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4个国家级、省级生态保护实验区进行了研究,对其发展概况、发展成就与特征、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对策建议。案例篇选取了吉州窑陶瓷烧制技艺、南丰傩舞、万寿宫文化、樟树中药炮制技艺、兴国山歌等5个具有江西特色的文化事象进行探析,突出了赣鄱非遗特色与亮点。
606 0_ ■a文化发展■x非物质文化遗产■x非遗保护■x生态保护■x发展报告
606 0_ ■a非物质文化遗产
606 0_ ■a非遗保护
606 0_ ■a生态保护
606 0_ ■a发展报告
690 __ ■aG127.56■v4
856 __ ■uhttps://www.pishu.com.cn/skwx_ps/bookdetail?SiteID=14&ID=7622992
905 __ ■bCX017369■dG127.56■e0749■f1
906 __ ■d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