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条码 |
索书号 |
状态 |
所属分馆 |
所在馆 |
馆藏地点 |
架位号 |
单价 |
套价 |
入库日期 |
操作 |
CX016524 |
F812.7/0749 |
在架 |
苍溪县图书馆 |
苍溪县图书馆 |
期刊阅览室 |
|
CNY45.00 |
CNY45.00 |
2019-10-28 |
登录 |
订购年份 |
验收类型 |
验收期数 |
验收数量 |
验收日期 |
未找到数据 |
000 nam0
001 __ 012020007826
005 __ 20200527154505.0
010 __ ■a978-7-5201-3330-2■d45.00
100 __ ■a20200527d2018 ekmy0chiy50 ea
101 0_ ■achi
102 __ ■aCN
105 __ ■aak z 000yy
106 __ ■ar
200 1_ ■a中国地方政府与融资平台债务分析报告■f毛振华, 闫衍编著
210 __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18
215 __ ■a页■c图表■d
330 __ ■a伴随我国经济增速稳中趋缓,宏观调控重心由“稳增长”向“防风险”转变,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并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列入三大攻坚战之首,而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及区域性风险底线的必然要求与重中之重。自2014年新《预算法》颁布及43号文出台以来,我国地方债务管理机制逐步成熟,地方债务限额管理、应急处置、监督问责等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和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对于未纳入地方政府显性债务统计的隐性债务仍不容忽视,且该类债务风险易通过层层嵌套的资金链条快速扩散,是触发区域性风险与系统性风险的重要隐患。2017年以来,国家针对防范地方债务风险频频“亮剑”,在监管政策密集出台及问责高压下,地方违法违规举债行为进一步明晰,融资平台、地方国企与地方政府的信用进一步剥离,责任边界进一步明确,隐性债务增量得到有效遏制。本书从我国地方债务演化过程出发,从三种不同口径对我国地方政府及全国各省市隐性债务进行测算,并使用AHP、KMV模型等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预警分析;其中,融资平台是隐性债务的主要载体。在当前的形势下,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尤其是隐性债务风险需要妥善处理好融资平台债务与融资平台转型问题。在此基础上,本书针对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以及隐性债务主要举债主体给出了路径建议。
606 0_ ■a地方财政■x融资■x债务管理■x风险管理■x研究报告■y中国
606 0_ ■a融资
606 0_ ■a债务管理
606 0_ ■a风险管理
606 0_ ■a研究报告
606 0_ ■a中国
690 __ ■aF812.7■v4
690 __ ■aF840.323■v4
690 __ ■aF812.43■v4
856 __ ■uhttps://www.pishu.com.cn/skwx_ps/bookdetail?SiteID=14&ID=10367420
905 __ ■bCX016524■dF812.7■e0749■f1
906 __ ■d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