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条码 |
索书号 |
状态 |
所属分馆 |
所在馆 |
馆藏地点 |
架位号 |
单价 |
套价 |
入库日期 |
操作 |
CX015324 |
F299.276.4/0749 |
在架 |
苍溪县图书馆 |
苍溪县图书馆 |
期刊阅览室 |
|
CNY45.00 |
CNY45.00 |
2019-10-28 |
登录 |
订购年份 |
验收类型 |
验收期数 |
验收数量 |
验收日期 |
未找到数据 |
000 nam0
001 __ 012020006626
005 __ 20200527154343.0
010 __ ■a978-7-5097-9731-0■d45.00
100 __ ■a20200527d2016 ekmy0chiy50 ea
101 0_ ■achi
102 __ ■aCN
105 __ ■aak z 000yy
106 __ ■ar
200 1_ ■a长江中游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产业协同发展报告■h2016■f杨刚强, 张建清编著
210 __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16
215 __ ■a页■c图表■d
330 __ ■a长江中游城市群涵盖了我国“两型社会”建设的试验区和重要的生态经济区,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区域,在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全面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产业协同发展,对于优化长江中游城镇和产业布局,加快长江中游城市群资源优势互补、产业分工协作、城市互动合作,实现“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书以“长江中游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产业协同发展”为主题,以总报告、区域报告、专题报告等形式,多层次、多视角地分析了长江中游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产业协同发展态势、协同发展模式、协同发展路径、协同发展政策,对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产业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本研究认为,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产业协同发展,应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立足于城市功能和产业发展空间,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促进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为抓手,增强产业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从具体政策而言,一是坚持创新发展,促进城镇化质量提升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长江中游城市群应充分发挥创新优势,以创新技术产业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新兴技术的产业化成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城镇化质量。二是坚持协调发展,促进城镇化与产业协同发展。积极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合理布局,促进小城镇和县域经济健康发展。三是坚持绿色发展,促进城市和产业可持续发展。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以“两型”社会建设为抓手,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建设,加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打造低碳生活方式和宜居环境。四是坚持开放发展,促进城市与产业开放、包容发展。加快以武汉、长沙、南昌等内陆中心城市和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依托,建设内陆开放战略支撑带。积极发展外向型产业集群,形成各有侧重的对外开放基地,大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不断深化国内外区域合作,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水平上实现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五是坚持共享发展,促进城市产、城、人融合发展。加强公共服务交流合作,建立健全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共建共享、流转顺畅、协作管理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机制,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产业发展、人口集聚与城市建设协同布局,实现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人口与产业协同集聚。
606 0_ ■a长江中游■x城镇化■x城市群■x产业经济■x研究报告
606 0_ ■a城镇化
606 0_ ■a城市群
606 0_ ■a产业经济
606 0_ ■a研究报告
690 __ ■aF299.276.4■v4
690 __ ■aF299.276.3■v4
690 __ ■aF299.275.6■v4
690 __ ■aF291.1■v4
856 __ ■uhttps://www.pishu.com.cn/skwx_ps/bookdetail?SiteID=14&ID=7538287
905 __ ■bCX015324■dF299.276.4■e0749■f1
906 __ ■d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