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3/林祖嘉, 李超, 王雨飞, 侯庆虎, 倪鹏飞, 沈建法, 刘成昆编著
标准编号:978-7-5097-7484-7   
主要著者:林祖嘉, 李超, 王雨飞, 侯庆虎, 倪鹏飞, 沈建法, 刘成昆编著   
出版信息:       
载体形态: : 图表
价格描述:45.00
主题词:城市  竞争力  研究报告  中国\2015  
电子资源: 查看资源1 
相关资源:
 

内容摘要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3》延续了以往报告的理论框架和政策含义,重点在计算方法和指标分析上有所突破。报告将城市竞争力明确区分为产出的、当前的和短期的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过程的、由投入向产出转化的宜居和宜商城市竞争力,投入的、可持续的和长期的城市可持续竞争力三个组成部分。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即城市创造价值的能力,体现为城市创造价值的规模、速度和效率;宜居和宜商城市竞争力即城市吸引人才、企业等本体集聚的能力,进而决定了城市产业体系的层次与结构;城市可持续竞争力即城市的要素与环境状况,包括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城乡一体、对外开放六大方面,分别体现为创新驱动的知识城市、公平包容的和谐城市、环境友好
文献条码 索书号 状态 所属分馆 所在馆 馆藏地点 架位号 单价 套价 入库日期 操作
CX015034 F299.2/0749 在架 苍溪县图书馆 苍溪县图书馆 期刊阅览室 CNY45.00 CNY45.00 2019-10-28 登录
订购年份 验收类型 验收期数 验收数量 验收日期
未找到数据
000    nam0
001 __ 012020006336
005 __ 20200527154327.0
010 __ ■a978-7-5097-7484-7■d45.00
100 __ ■a20200527d2015    ekmy0chiy50      ea
101 0_ ■achi
102 __ ■aCN
105 __ ■aak  z   000yy
106 __ ■ar
200 1_ ■a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3■f林祖嘉, 李超, 王雨飞, 侯庆虎, 倪鹏飞, 沈建法, 刘成昆编著
210 __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15
215 __ ■a页■c图表■d
330 __ ■a《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3》延续了以往报告的理论框架和政策含义,重点在计算方法和指标分析上有所突破。报告将城市竞争力明确区分为产出的、当前的和短期的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过程的、由投入向产出转化的宜居和宜商城市竞争力,投入的、可持续的和长期的城市可持续竞争力三个组成部分。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即城市创造价值的能力,体现为城市创造价值的规模、速度和效率;宜居和宜商城市竞争力即城市吸引人才、企业等本体集聚的能力,进而决定了城市产业体系的层次与结构;城市可持续竞争力即城市的要素与环境状况,包括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城乡一体、对外开放六大方面,分别体现为创新驱动的知识城市、公平包容的和谐城市、环境友好的生态城市、多元一本的文化城市、城乡一体的全域城市、开放便捷的信息城市。根据这样的理论框架设计指标体系,我们对中国294个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和289个城市的可持续竞争力进行了总体分析和分区域的详细论述。与往年不同的是在分项报告中,我们并没有延续以往从宜居、宜商以及可持续竞争力的六大分项做整体分析的惯例,而是从每个方面选取一个代表性指标重点分析,窥一斑而知全貌。另外,2015年的城市竞争力报告我们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城市的排名。现如今,中国经济在大国城市化、大国工业化、城市转型以及交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的历史机遇之下,创造了世人瞩目的“中国奇迹”。然而,在传统的四大区域发展格局下,中国出现了东部过度聚集、西部过度分散、东北持续下滑的困境。在长期的研究基础上,我们提出要重新调整中国经济活动的空间格局和城市体系。报告以“巨手:托起城市中国新版图”为主题,分别从市场、产业、要素、交通一体化角度论证了东中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建议:中国经济分区应该由“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分区调整为自主发展区(东中)-政策扶持区(西部和东北)二分区。最后,我们构想了“一团五带”的中国城市体系新格局。
606 0_ ■a城市■x竞争力■x研究报告■z中国\2015
606 0_ ■a竞争力
606 0_ ■a研究报告
606 0_ ■a中国\2015
690 __ ■aF299.2■v4
856 __ ■uhttps://www.pishu.com.cn/skwx_ps/bookdetail?SiteID=14&ID=4091944
905 __ ■bCX015034■dF299.2■e0749■f1
906 __ ■d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