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条码 |
索书号 |
状态 |
所属分馆 |
所在馆 |
馆藏地点 |
架位号 |
单价 |
套价 |
入库日期 |
操作 |
CX012957 |
F12/0749 |
在架 |
苍溪县图书馆 |
苍溪县图书馆 |
期刊阅览室 |
|
CNY45.00 |
CNY45.00 |
2019-10-28 |
登录 |
订购年份 |
验收类型 |
验收期数 |
验收数量 |
验收日期 |
未找到数据 |
000 nam0
001 __ 012020004259
005 __ 20200527154149.0
010 __ ■a978-7-5097-2532-0■d45.00
100 __ ■a20200527d2011 ekmy0chiy50 ea
101 0_ ■achi
102 __ ■aCN
105 __ ■aak z 000yy
106 __ ■ar
200 1_ ■a中共90年■i经济建设之路与大国治理之道■h1921~2011■f邹东涛, 欧阳日辉编著
210 __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11
215 __ ■a页■c图表■d
330 __ ■a中国共产党在走上历史舞台的时候,就面临着运用什么理论选择中国经济发展前途、方向、道路的问题。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积累了一些经济建设和治理国家的经验;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共借鉴苏联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就,也产生了不少问题。汲取新中国成立之后30年的经验和教训,中共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探索了既促进经济高速增长又保持社会主义方向的中国式道路,走向了中国式的国家治理道路。客观、公允地评价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建设和国家治理之策,需要有全球观和大历史观,充分认识国际背景对中共的影响,理性分析中共的决策和措施。90年经济建设和治理国家的经验,成为中共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民主富强文明的宝贵的精神财富。经济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全部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中国共产党以经济工作为中心对中国实施了有效的治理。为了追求全国人民共同富裕、各民族共同繁荣,中国共产党将土地革命与现代化路径探索有机地结合起来,土地政策成为中国现代化道路探索的起点,积极探索把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长期落后的农业大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现代化强国,妥善处理资产阶级问题和非公经济问题,合理利用财政政策和手段,采取措施防止严重的通货膨胀,始终坚持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和国外市场,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并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中有效地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共产党没有辜负历史的重托,成功地实现了由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受住了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执政能力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党自身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治理能力”,逐步转变执政方式,形成一种独特的国家治理模式。
517 1_ ■a经济建设之路与大国治理之道
606 0_ ■a经济发展■x经济体制改革■x研究报告■y中国■z1921~2011
606 0_ ■a经济体制改革
606 0_ ■a研究报告
606 0_ ■a中国
606 0_ ■a1921~2011
690 __ ■aF12■v4
856 __ ■uhttps://www.pishu.com.cn/skwx_ps/bookdetail?SiteID=14&ID=2924910
905 __ ■bCX012957■dF12■e0749■f1
906 __ ■d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