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空间设计理念研究/罗惠敏编著
标准编号:978-7-5201-1476-9   
主要著者:罗惠敏编著   
出版信息:       
载体形态: : 图表
价格描述:45.00
主题词:图书馆建筑  建筑设计  世界  
电子资源: 查看资源1 
相关资源:
 

内容摘要

本书的研究主题“图书馆空间”是指在18世纪末期至今的历史阶段中,在工业文明发展的背景下,具有公共所有、服务公众和公开共享特征的图书馆建筑室内环境,而“设计理念”则是此阶段图书馆建筑空间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设计观念形态。本研究是在搜集国内外图书馆建筑及其内部空间相关史料的基础上,通过史料整理、史料释读、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及结合图书馆学、建筑学、艺术学和设计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对图书馆空间的设计理念展开研究。通过历史溯源和历史还原的形式,回顾18世纪末至21世纪初图书馆建筑的主要发展历程,根据其所处的历史背景、建筑外形特征、空间布局方式和室内装饰风格,对图书馆空间设计理念进行历史阶段的划分,厘清不
文献条码 索书号 状态 所属分馆 所在馆 馆藏地点 架位号 单价 套价 入库日期 操作
CX039925 TU242/0749 在架 苍溪县图书馆 苍溪县图书馆 总馆流通库 CNY45.00 CNY45.00 2019-10-28 登录
订购年份 验收类型 验收期数 验收数量 验收日期
未找到数据
000    nam0
001 __ 012020010249
005 __ 20200527154818.0
010 __ ■a978-7-5201-1476-9■d45.00
100 __ ■a20200527d2017    ekmy0chiy50      ea
101 0_ ■achi
102 __ ■aCN
105 __ ■aak  z   000yy
106 __ ■ar
200 1_ ■a图书馆空间设计理念研究■f罗惠敏编著
210 __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17
215 __ ■a页■c图表■d
330 __ ■a本书的研究主题“图书馆空间”是指在18世纪末期至今的历史阶段中,在工业文明发展的背景下,具有公共所有、服务公众和公开共享特征的图书馆建筑室内环境,而“设计理念”则是此阶段图书馆建筑空间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设计观念形态。本研究是在搜集国内外图书馆建筑及其内部空间相关史料的基础上,通过史料整理、史料释读、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及结合图书馆学、建筑学、艺术学和设计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对图书馆空间的设计理念展开研究。通过历史溯源和历史还原的形式,回顾18世纪末至21世纪初图书馆建筑的主要发展历程,根据其所处的历史背景、建筑外形特征、空间布局方式和室内装饰风格,对图书馆空间设计理念进行历史阶段的划分,厘清不同建筑设计理念在图书馆建设中的影响作用,以期为图书馆建筑史和图书馆事业史开拓新的研究视点,进而为观察现代社会发展和文化的传承提供新切入点。本研究重点分析的问题包括四个方面:其一,梳理图书馆空间设计理念之发展脉络,并对这一形成过程进行历史时期的界定;其二,根据历史时期的划分,提炼出图书馆建筑不同建筑设计理念阶段性的本质和具体表征,归纳在这些理念影响下图书馆的外观、空间组织和空间界面的共性特质,包括立面风格、平面形态和装潢细节;其三,以现代主义设计理念的视角,观察图书馆空间宏观组织的方法和模式,提出空间布局的基本设计原则;其四,以现代主义理念为基础,结合当代设计和审美价值观念的变化,为图书馆的微观空间设计提出类型化的设计建议。论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四项相应的结论。一是18世纪末至21世纪初图书馆空间设计理念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分别是复古主义的余波、现代主义的萌动、现代主义的顶峰和后现代主义的审视等时期,这四个时期有各自的风格特征,但同时也具有基因的传承。二是在这四个时期中,图书馆建筑及其空间分别表现出古体今用、功能主导、动态空间和文化表达的特征。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为古典建筑理念的主要影响时期,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主义设计的自由平面、时空连续和简约装饰的理念慢慢渗透,于20世纪中期最终形成并到达顶峰。而到20世纪晚期,后现代主义理念则通过反思和重新思考建筑的文化作用而使图书馆建筑的形式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三是从建筑形态学而言,图书馆的宏观空间包括中心式、组团式和网格式等组织方式,这三种形式都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但不同的设计模式都是以达到满足功能需求和活动关系为设计出发点的。四是当代图书馆的微观空间类型可归纳为藏阅一体空间、非书资源藏阅空间、泛阅览空间和公共空间,这些空间都应该在融合功能、美学和文化需求基础上进行具体空间界面和装潢元素的设计。本研究认为,18世纪末至21世纪初,图书馆空间设计理念核心的发展特点可分为四个阶段,它们分别是:遵循惯例,忠于形式;关注功能,兼顾形式;功能主导,统一形式;传承文化,美观实用。而在这两百多年的历史中,图书馆空间设计离不开图书馆学和建筑学的相互磨合,图书馆空间组织的发展是从静态到动态,空间界定的变化是从清晰到模糊,空间界面设计的趋向是从艺术化到人性化。纵观18世纪末至21世纪初图书馆建筑及其空间的演化历史,未来的图书馆设计将会向回归纯净和标新立异,以及“无缝世界”和信息内容展示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发展。
606 0_ ■a图书馆建筑■x建筑设计■y世界
606 0_ ■a建筑设计
606 0_ ■a世界
690 __ ■aTU242■v4
690 __ ■aG259.2■v4
856 __ ■uhttps://www.pishu.com.cn/skwx_ps/bookdetail?SiteID=14&ID=9274133
905 __ ■bCX039925■dTU242■e0749■f1
906 __ ■d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