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对气候变化的适应与风险评估报告.No.1/鲍文中, 周广胜, 马鹏里, 王润元, 汲玉河编著
标准编号:978-7-5201-0565-1   
主要著者:鲍文中, 周广胜, 马鹏里, 王润元, 汲玉河编著   
出版信息:       
载体形态: : 图表
价格描述:45.00
主题词:农业气象  气候变化  甘肃省  
电子资源: 查看资源1 
相关资源:
 

内容摘要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甘肃省气候变化、农业气候资源、农业气象灾害、农业种植制度、农业气象灾损及其风险的时空演变,探讨了甘肃省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措施,可为推动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及气象精准扶贫脱贫提供决策依据。1。气候变化趋势1961年以来,甘肃省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且平均最高气温上升幅度最大,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最小。各季温度增温明显,其中冬季升温幅度最大,夏季升温幅度最小。平均年降水量和年日照时数均呈不显著减少的趋势。2。极端气候事件变化趋势1961年以来,极端最高气温除祁连山西段呈下降趋势外,甘肃省其他地区均呈升高趋势;日最高气温在35℃及以上的日数除祁连山区和甘南
文献条码 索书号 状态 所属分馆 所在馆 馆藏地点 架位号 单价 套价 入库日期 操作
CX039835 S162.224.2/0749 在架 苍溪县图书馆 苍溪县图书馆 总馆流通库 CNY45.00 CNY45.00 2019-10-28 登录
订购年份 验收类型 验收期数 验收数量 验收日期
未找到数据
000    nam0
001 __ 012020010159
005 __ 20200527154811.0
010 __ ■a978-7-5201-0565-1■d45.00
100 __ ■a20200527d2017    ekmy0chiy50      ea
101 0_ ■achi
102 __ ■aCN
105 __ ■aak  z   000yy
106 __ ■ar
200 1_ ■a甘肃农业对气候变化的适应与风险评估报告■hNo.1■f鲍文中, 周广胜, 马鹏里, 王润元, 汲玉河编著
210 __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17
215 __ ■a页■c图表■d
330 __ ■a本书系统地阐述了甘肃省气候变化、农业气候资源、农业气象灾害、农业种植制度、农业气象灾损及其风险的时空演变,探讨了甘肃省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措施,可为推动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及气象精准扶贫脱贫提供决策依据。1。气候变化趋势1961年以来,甘肃省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且平均最高气温上升幅度最大,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最小。各季温度增温明显,其中冬季升温幅度最大,夏季升温幅度最小。平均年降水量和年日照时数均呈不显著减少的趋势。2。极端气候事件变化趋势1961年以来,极端最高气温除祁连山西段呈下降趋势外,甘肃省其他地区均呈升高趋势;日最高气温在35℃及以上的日数除祁连山区和甘南高原北部外均呈增加趋势,增加速率为0。3d/10a。年极端最低气温除酒泉市西北部外均呈升高趋势,其中甘南高原增温最为明显。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在河西中东部、陇中中北部和西南部、陇东东部、甘南中部均呈增加趋势。3。农业气候资源演变1961年以来,甘肃省日均气温稳定通过0℃和10℃的初日均呈不同程度的提前趋势,终日呈不同程度的推迟趋势。日均气温稳定通过0℃和10℃期间的降水量分布呈自东南向西部递减趋势,且在河西大部呈增多趋势,河东大部呈减少趋势;积温均呈显著增加趋势;日均气温稳定通过0℃期间的日照时数在甘肃大部呈增加趋势,日均气温稳定通过10℃期间的日照时数在全省各地变化趋势不明显。4。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对作物产量的影响1980~2014年,冬麦区生育期平均气温升高使单产减少7。5%,气温日较差增大使单产减少6。7%,降水量减少使单产减少0。4%。春小麦平均气温升高使单产减少4。3%,气温日较差减小使单产增加0。7%,降水量增加使单产增加0。1%。玉米生育期平均气温升高使单产减少5。0%,气温日较差增大使单产减少1。2%,降水量减少使单产减少0。2%。1985~2014年,马铃薯生育期平均气温升高使单产减少1。8%,气温日较差减小使单产增加0。3%,降水量减少使单产减少0。3%。5。农业气象灾害演变1961年以来,甘肃省气象干旱发生频率与强度呈明显增加趋势,春旱与伏旱发生范围呈明显扩大趋势,春末夏初旱与秋旱发生范围呈明显缩小趋势。全省大风(站)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但2007年后呈增加趋势;暴雨日数呈不显著减少趋势,主要出现在河东地区;霜冻(站)日数呈先增后减趋势,20世纪80年代后减少趋势显著,其中初霜冻在2005年以来进入历史低值时段。6。农业气象灾损时空演变1961年以来,农业干旱灾害发展具有面积增大和危害程度加剧的趋势,干旱受灾、成灾和绝收率(25。2%、14。1%和2。2%)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0%、8。1%和1。7%),增加速率(0。16%/10a、0。15%/10a和0。05%/10a)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风雹灾害、暴雨洪涝灾害和低温冷害的综合损失率亦呈增加趋势,增加速率分别为0。29%/10a、0。45%/10a和0。72%/10a。7。农业病虫草鼠害演变趋势及其影响1981~2015年,气候变化总体有利于甘肃省农业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扩大,危害程度加剧。病虫草鼠害、病害、虫害、草害和鼠害发生面积率分别以0。31/10a、0。20/10a、0。08/10a、0。06/10a、-0。03/10a的速率变化。农区病害、虫害和鼠害的发生面积率主要受温度影响,草害发生面积率主要受降水日数影响。无论是单产还是总产,病虫害危害的可能损失递增率均为:马铃薯﹥玉米﹥小麦,马铃薯病害﹥虫害,玉米虫害﹥病害,小麦病害﹥虫害。因此,未来需高度关注马铃薯和玉米的病虫害,尤其是马铃薯病害和玉米虫害的影响,同时也需注意小麦病害对单产的影响,进行重点防控治理。8。农业种植制度演变及其影响与1951~1980年相比,1981~2013年一年两熟制作物可种植北界不同程度地北移,北移最大的地区有陇南、陇东和甘南高原。冬小麦种植北界不同程度地西扩,西扩最大的地区为河西地区和甘南高原。冬小麦、玉米、春小麦、马铃薯等一年一熟种植模式转变为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模式的变化可使单产大幅增加,陇南地区的冬小麦、玉米、马铃薯增产率分别达153。53%、65。13%、149。69%,陇中地区的冬小麦、玉米、春小麦、马铃薯增产率分别达84。56%、91。27%、76。42%和83。02%。9。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措施针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甘肃省农业生产面临的农业气候资源新特点与农业气象灾害的新形势,本书提出了一系列气候资源高效利用的新模式,以有效缓解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甚至将不利影响转变为有效的资源,提升甘肃农业生产水平,服务于甘肃绿色扶贫脱贫。主要包括:优化土地利用格局,充分利用光热资源;调整作物种植制度,主动适应气候变化;选育适宜作物品种,科学应对暖干化与病虫害影响;调整作物复种指数,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调整作物品种布局,充分利用水热资源优势;针对气候变化分异,调整农区生产管理方式。
606 0_ ■a农业气象■x气候变化■y甘肃省
606 0_ ■a气候变化
606 0_ ■a甘肃省
690 __ ■aS162.224.2■v4
856 __ ■uhttps://www.pishu.com.cn/skwx_ps/bookdetail?SiteID=14&ID=9266269
905 __ ■bCX039835■dS162.224.2■e0749■f1
906 __ ■d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