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条码 |
索书号 |
状态 |
所属分馆 |
所在馆 |
馆藏地点 |
架位号 |
单价 |
套价 |
入库日期 |
操作 |
CX030358 |
C916/0749 |
在架 |
苍溪县图书馆 |
苍溪县图书馆 |
总馆流通库 |
|
CNY45.00 |
CNY45.00 |
2019-10-28 |
登录 |
订购年份 |
验收类型 |
验收期数 |
验收数量 |
验收日期 |
未找到数据 |
000 nam0
001 __ 012020000682
005 __ 20200527153903.0
010 __ ■a978-7-5097-2142-1■d45.00
100 __ ■a20200527d2011 ekmy0chiy50 ea
101 0_ ■achi
102 __ ■aCN
105 __ ■aak z 000yy
106 __ ■ar
200 1_ ■a社会支持、污名与需求满足■f行红芳编著
210 __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11
215 __ ■a页■c图表■d
330 __ ■a本论文是一项关于艾滋孤儿救助模式的探索性研究。本研究通过对S县两种代表性的救助模式——阳光家庭与院舍型照顾的个案探讨,分析中国社会背景下的艾滋孤儿救助模式的功能及机制。基于文献回顾与研究兴趣,研究者采用社会支持理论、污名理论与社会排斥理论,试图从需求满足的角度来审视艾滋孤儿的社会支持、污名与需求满足状况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建构了社会支持、污名、社会排斥和需求满足之间的关系模式,作为本研究的理论框架。本研究旨在了解阳光家庭和院舍中艾滋孤儿的社会支持、污名与需求满足状况,并探讨影响社会支持与污名程度的重要因素。由于本研究的对象为受到与艾滋病有关的污名影响的未成年人,从研究对象的性质和本研究领域积累的情况来看,本研究更适合采用定性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法、参与式和非参与式观察法、访谈法、比较法来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本研究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两种模式相比,在社会支持方面,阳光家庭中的孩子所得到的社会支持层次更全、数量更多,而院舍中孩子所得到的社会支持相对单一、数量少;从污名方面来看,地理位置、内部一致性、安置方式、照顾者身份、社会支持等因素都对阳光家庭和院舍产生了影响,但阳光家庭中的孩子的污名程度更低,而院舍中孩子的污名程度更高;由此导致在需求满足方面,阳光家庭中孩子的需求满足程度更高,而院舍中孩子的需求满足程度相对较低。具体说来,从工具性需求来看,两种安置方式都在尽力地满足孩子的工具性需求,但阳光家庭满足得更好;从情感性需求来看,阳光家庭中孩子的情感性需求满足得更好,而院舍中的孩子相对较差;在发展性需求方面,两种照顾方式都没有真正开始实施。其区别在于,阳光家庭已认识到孩子个人发展方面的重要性,而对此方面有所考虑,但院舍还没有这方面的考虑。上述研究结果对于目前中国社会福利、社会工作的借鉴意义显而易见。家庭与社区基础上的艾滋孤儿安置模式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在社会服务事业的发展方面,要形成以政府主导、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的关系;在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大背景下,社会工作介入儿童与青少年工作势在必行。儿童与青少年社会工作需要以他们为本,从其需要出发,寻求最为合理的照顾方式,以有利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最后,本研究提出了政策和服务方面的相关建议。
606 0_ ■a儿童■x社会救济■x艾滋孤儿■x社会支持■x污名■x需求满足
606 0_ ■a社会救济
606 0_ ■a艾滋孤儿
606 0_ ■a社会支持
606 0_ ■a污名
606 0_ ■a需求满足
690 __ ■aC916■v4
690 __ ■aC913.7■v4
690 __ ■aC913.4■v4
856 __ ■uhttps://www.pishu.com.cn/skwx_ps/bookdetail?SiteID=14&ID=8630002
905 __ ■bCX030358■dC916■e0749■f1
906 __ ■d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