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条码 |
索书号 |
状态 |
所属分馆 |
所在馆 |
馆藏地点 |
架位号 |
单价 |
套价 |
入库日期 |
操作 |
CX038849 |
G61/0749 |
在架 |
苍溪县图书馆 |
苍溪县图书馆 |
总馆流通库 |
|
CNY45.00 |
CNY45.00 |
2019-10-28 |
登录 |
订购年份 |
验收类型 |
验收期数 |
验收数量 |
验收日期 |
未找到数据 |
000 nam0
001 __ 012020009173
005 __ 20200527154649.0
010 __ ■a978-7-5201-0453-1■d45.00
100 __ ■a20200527d2017 ekmy0chiy50 ea
101 0_ ■achi
102 __ ■aCN
105 __ ■aak z 000yy
106 __ ■ar
200 1_ ■a农村留守儿童的媒介使用与媒介素养教育■f郑素侠编著
210 __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17
215 __ ■a页■c图表■d
330 __ ■a近年来,随着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队伍的壮大,留守儿童的总体规模在扩大,总数已达6000多万;在一些劳务输出大省,留守儿童的比例已超过50%,即一半以上的农村儿童是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的缺位、家庭关系的残缺,留守儿童的成长和社会化过程面临诸多问题。相关研究发现,由于父母监管的缺失,媒介替代性地占据了留守儿童生活的核心,他们比常规儿童更沉迷于电视、网络等媒介交流,媒介成为他们的“精神保姆”。在留守儿童身心快速发展,道德观念和知识结构尚未成熟,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关键时期,了解他们的媒介使用行为特征、存在的问题和偏差,探讨如何对他们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培养他们成长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是一项现实而迫切的议题。在本书中,研究者运用量化的问卷调查法、质化的深度访谈法及行动研究法,对3个劳务输出大省——河南、湖南、安徽的留守儿童进行抽样调查(共获得1023个有效样本),以分析留守儿童的媒介使用情况、媒介素养水平及社会化水平。同时,研究者选择部分典型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访谈,以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亲子沟通状况、媒介接触情况,以及监护人、教师、学校教育在留守儿童媒介接触和媒介使用中扮演的角色。2012年7月和2013年7月,研究者同时以社会工作者的身份,以参与式传播(ParticipatoryCommunication)的工作方法,分别在河南省新郑市八千乡梅河小学、新乡市原阳县留守流动儿童学校开展了留守儿童媒介素养教育行动研究。本书致力于探索如何培养留守儿童利用媒介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以及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进而提升他们作为现代社会公民的必备素质,这种传播公平的研究取向将为促进社会各群体的均衡发展做出探索与努力。研究者探索的媒介素养教育行动与方法,可为全国范围内儿童媒介素养教育工作提供具有参照价值的操作框架。
606 0_ ■a留守儿童■x媒介使用■x素养教育■x社会化
606 0_ ■a媒介使用
606 0_ ■a素养教育
606 0_ ■a社会化
690 __ ■aG61■v4
690 __ ■aG219.2■v4
690 __ ■aR339.31■v4
690 __ ■aG206.2■v4
690 __ ■aC912.82■v4
690 __ ■aG459■v4
856 __ ■uhttps://www.pishu.com.cn/skwx_ps/bookdetail?SiteID=14&ID=8210175
905 __ ■bCX038849■dG61■e0749■f1
906 __ ■d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