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市场的设计与影响,理论、模型与政策/李继峰, 张亚雄, 蔡松锋编著
标准编号:978-7-5201-0197-4   
主要著者:李继峰, 张亚雄, 蔡松锋编著   
出版信息:       
载体形态: : 图表
价格描述:45.00
主题词:二氧化碳  废气排放量  市场分析  中国  
电子资源: 查看资源1 
相关资源:
 

内容摘要

2011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要求到2015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同时明确要求“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按照目前最新消息,经过这两年的数据准备和制度建设,2017年初全国碳市场有望顺利推出。为了提出系统的、切实有效的碳市场顶层设计方案,本书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两种研究方法开展研究工作。定性研究主要通过对欧盟、澳大利亚、英国碳交易和地方碳市场试点建设方案的考察来开展。以在澳大利亚的调研为例,我们通过与政府官员、研究学者、企业代表的交流,详细了解了澳大利亚2012年提出的碳市场的建设总体框架、
文献条码 索书号 状态 所属分馆 所在馆 馆藏地点 架位号 单价 套价 入库日期 操作
CX029650 X510.6/0749 在架 苍溪县图书馆 苍溪县图书馆 期刊阅览室 CNY45.00 CNY45.00 2019-10-28 登录
订购年份 验收类型 验收期数 验收数量 验收日期
未找到数据
000    nam0
001 __ 012020010463
005 __ 20200527154835.0
010 __ ■a978-7-5201-0197-4■d45.00
100 __ ■a20200527d2017    ekmy0chiy50      ea
101 0_ ■achi
102 __ ■aCN
105 __ ■aak  z   000yy
106 __ ■ar
200 1_ ■a中国碳市场的设计与影响■i理论、模型与政策■f李继峰, 张亚雄, 蔡松锋编著
210 __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17
215 __ ■a页■c图表■d
330 __ ■a2011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要求到2015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同时明确要求“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按照目前最新消息,经过这两年的数据准备和制度建设,2017年初全国碳市场有望顺利推出。为了提出系统的、切实有效的碳市场顶层设计方案,本书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两种研究方法开展研究工作。定性研究主要通过对欧盟、澳大利亚、英国碳交易和地方碳市场试点建设方案的考察来开展。以在澳大利亚的调研为例,我们通过与政府官员、研究学者、企业代表的交流,详细了解了澳大利亚2012年提出的碳市场的建设总体框架、各环节的具体设计原则、监管机构设置、碳市场建立初期的过渡性制度安排以及建设方案背后的研究支持等。特别是对澳大利亚政府为推进碳市场而对企业和家庭的补贴设计以及支持这些政策决策的研究方法、模型体系等方面的考察,使我们逐渐理解了澳大利亚前政府在制定其碳市场规则的经济逻辑与模型方法,为我们开展相关研究支持国内碳市场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通过数量模型开展定量化的政策影响分析是本书的重点。国家信息中心作为国家发改委的决策支持机构之一,一直以来侧重于利用数量化模型支撑国家经济形势预测和政策影响评估。从2007年起,国家信息中心在全球知名的澳大利亚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MONASH的基础上,依据中国经济有关特征和数据建立了自己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SICGE。它基于经济学上经典的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以及投入产出理论构建,其基本的方程体系包括了生产模块、需求模块、流通消耗模块、进出口贸易模块、价格模块等。同时,为了实现模型的动态化,SICGE模型还加入了一系列动态化的元素,如跨期动态链接、数据的动态更新和劳动力动态调整模块等。为了更好地开展气候变化政策研究,在本项目支持下,模型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和完善工作,包括:①对我国20余种能源载体的生产和使用行为都进行了深入刻画,使得目前模型包括了162个行业部门、175种产品分类,方程和变量数量超过百万个,是国内最详细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之一;②在模型中建立了碳排放核算矩阵以及可以灵活设置的碳市场交易模块,便于开展各种碳市场的规则设计研究;③根据中国国情在模型中设计了模拟电力价格管制的方法,使得SICGE能够在非市场环境下模拟碳市场的影响。此外,为了进一步拓展国家信息中心对跨地区碳市场连接的影响评估,我们基于30个省的地区间投入产出表建立了跨地区CGE模型(SICGE-R)。综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我们重点就碳市场制度设计中的若干经济问题进行了分析:①如何确定碳市场的覆盖范围;②如何设定排放配额上限;③如何分配排放配额和碳价带来的财政收入;④是否要管理碳市场的价格;⑤碳市场与电价管制及未来电力市场改革的相容机制设计等。
517 1_ ■a理论、模型与政策
606 0_ ■a二氧化碳■x废气排放量■x市场分析■y中国
606 0_ ■a废气排放量
606 0_ ■a市场分析
606 0_ ■a中国
690 __ ■aX510.6■v4
856 __ ■uhttps://www.pishu.com.cn/skwx_ps/bookdetail?SiteID=14&ID=8597471
905 __ ■bCX029650■dX510.6■e0749■f1
906 __ ■d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