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条码 |
索书号 |
状态 |
所属分馆 |
所在馆 |
馆藏地点 |
架位号 |
单价 |
套价 |
入库日期 |
操作 |
CX028916 |
K281.1-53/0749 |
在架 |
苍溪县图书馆 |
苍溪县图书馆 |
期刊阅览室 |
|
CNY45.00 |
CNY45.00 |
2019-10-28 |
登录 |
订购年份 |
验收类型 |
验收期数 |
验收数量 |
验收日期 |
未找到数据 |
000 nam0
001 __ 012020009729
005 __ 20200527154735.0
010 __ ■a978-7-5097-6923-2■d45.00
100 __ ■a20200527d2015 ekmy0chiy50 ea
101 0_ ■achi
102 __ ■aCN
105 __ ■aak z 000yy
106 __ ■ar
200 1_ ■a屯堡文化研究■h2013卷■f李建军, 吕燕平, 吴羽编著
210 __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15
215 __ ■a页■c图表■d
330 __ ■a屯堡文化滥觞于明朝的卫所制度,即民间所谓“调北征南”和“调北填南”。明初,大明军队征服西南以后,朝廷为长治久安,令大军就地屯戍,并从中原、湖广和江淮地区把一些工匠、平民和犯官等强行迁至黔中安顺一带居住。随着历史的变迁,这些人在亦兵亦民的过程中繁衍生息,既不断吸收当地的先进生产方式,又恪守各自世代相承的文化生活习俗,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现在我们称之为“屯堡文化”这样一种独特的汉族文化现象。他们既执著地保留其先民们的文化个性,又在长期的耕战耕读生活中,创造了独特的地域文明。屯堡方言经过数百年变迁未被周围的语言同化;屯堡妇女的装束沿袭了明清江南汉族服饰的特征;屯堡食品具有易于长久储存和收藏,便于长期征战给养的特征;屯堡人的民间信仰与中国汉民族的多神信仰一脉相承;屯堡花灯曲调还带有江南小曲的韵味;屯堡地戏原始粗犷,对战争的反映栩栩如生,被誉为“戏剧活化石”,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屯堡民居以木石为主营造,既质朴美观又具独特防御性,构成黔中安顺特有的地方民居风格……
606 0_ ■a汉族■x民族文化■y贵州省■x学术会议■j文集
606 0_ ■a民族文化
606 0_ ■a贵州省
606 0_ ■a学术会议
606 0_ ■a文集
690 __ ■aK281.1-53■v4
856 __ ■uhttps://www.pishu.com.cn/skwx_ps/bookdetail?SiteID=14&ID=6774800
905 __ ■bCX028916■dK281.1-53■e0749■f1
906 __ ■d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