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条码 |
索书号 |
状态 |
所属分馆 |
所在馆 |
馆藏地点 |
架位号 |
单价 |
套价 |
入库日期 |
操作 |
CX028700 |
I206.7/0749 |
在架 |
苍溪县图书馆 |
苍溪县图书馆 |
期刊阅览室 |
|
CNY45.00 |
CNY45.00 |
2019-10-28 |
登录 |
订购年份 |
验收类型 |
验收期数 |
验收数量 |
验收日期 |
未找到数据 |
000 nam0
001 __ 012020009513
005 __ 20200527154717.0
010 __ ■a978-7-5097-9294-0■d45.00
100 __ ■a20200527d2016 ekmy0chiy50 ea
101 0_ ■achi
102 __ ■aCN
105 __ ■aak z 000zy
106 __ ■ar
200 1_ ■a上海文学发展报告■h2016■f陈圣来, 袁红涛编著
210 __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16
215 __ ■a页■c图表■d
330 __ ■a《上海文学发展报告(2016)》对2015年及近年来上海文学发展动态进行了多角度的回顾、总结和分析,对中国城市文学发展中的重要现象和理论问题予以关注和反思。以王安忆长篇小说《匿名》为代表,上海作家在2015年屡有新作。从蔡骏、王若虚等人的作品,可见类型文学创作者丰富的追求,而且他们通过对不同文体的融合与创新,同样叩问着复杂的精神世界。张怡微、钱佳楠等青年作家对上海世情的不同叙述,则显示了这个城市与城市写作的多元性。2015年,《繁花》等长篇小说获得茅盾文学奖。作为又一部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上海小说,《繁花》的成就不仅体现在广受关注的语言与形式方面的革新,还在于创造了一种获得历史连续感的现代城市经验类型,一种想象与打开“上海”的新方式。一直以来,缺乏历史感及生命厚度,是当代城市文学遭人诟病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随着城市题材的写作渐渐步入常规化,以及不同代际、身份处境的写作者的加入,这一状况已经发生变化。对2015年上海期刊上发表的城市题材小说进行细致梳理后可见,更为丰富、多元的社会生活空间得以展开,更多朝向历史维度与精神世界的建构努力正在展现。呼应城市文学研究的新动向,以“想象、记忆与城市文明”为主题,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于2015年创办“城市文学与文化”论坛并举行专题研讨。与会学者通过对电影、杂志、诗歌等多种文本的解读,揭示想象、再现、表述、话语对现实城市的塑形,呈现文学城市与现实城市之间复杂的建构性关系,并对诸如“思南读书会”这样成长中的城市文化空间形态给予了热切关注。循着“文学城市”研究视角,由上海放眼开去,中国城市书写中的江南诗性文化想象值得发掘,它表现了城市书写对历史传统的自觉皈依与审美认同。探讨江南诗性文化在城市文学中的呈像与传承,或可突破现代性思维下城市景观的窘境,在历史纵深处发掘中国城市想象之根。上海自近代以来即是城市文学的中心,深圳的文学则与这座城市共同生长。近年来深圳对“新城市文学”的倡导值得关注,它特别强调一种“新”的城市生存经验的关注与表达,从其代表作品中,既能够切身体会到由乡村到城市社会转型的艰难不易,也更能够充分感受这一过程中身份意识的转换所必然导致的精神痛苦与心理焦虑。城市文学研究当前也面临着理论的危机。城市文学研究理论的动力更多来自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而非当下文学创作的启示。尤其需要反思西方现代性理论的主导,从而推动中国化城市文学理论的建立。
606 0_ ■a当代文学■x文学研究■y上海市■x2016
606 0_ ■a文学研究
606 0_ ■a上海市
606 0_ ■a2016
690 __ ■aI206.7■v4
856 __ ■uhttps://www.pishu.com.cn/skwx_ps/bookdetail?SiteID=14&ID=7183228
905 __ ■bCX028700■dI206.7■e0749■f1
906 __ ■d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