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18/李闽榕, 张廷克, 潘启龙, 张华祝编著
标准编号:978-7-5201-3298-5   
主要著者:李闽榕, 张廷克, 潘启龙, 张华祝编著   
出版信息:       
载体形态: : 图表
价格描述:45.00
主题词:核电工业  工业发展  研究报告  中国  
电子资源: 查看资源1 
相关资源:
 

内容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进绿色发展,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壮大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实现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目标的决胜期,也是为2030年前后碳排放达到峰值奠定基础的关键期。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着力推动能源生产利用方式变革,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是能源发展改革的重大历史使命。核能作为一种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可大规模利用的非化石能源,是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能源选择。作为首次公开发布的我国核能发展报告蓝皮书,本报告从多个层次全方位地阐述了我国核能发展情况及2017年核能发展主要成果,并就
文献条码 索书号 状态 所属分馆 所在馆 馆藏地点 架位号 单价 套价 入库日期 操作
CX036874 F426.23/0749 在架 苍溪县图书馆 苍溪县图书馆 总馆流通库 CNY45.00 CNY45.00 2019-10-28 登录
订购年份 验收类型 验收期数 验收数量 验收日期
未找到数据
000    nam0
001 __ 012020007198
005 __ 20200527154419.0
010 __ ■a978-7-5201-3298-5■d45.00
100 __ ■a20200527d2018    ekmy0chiy50      ea
101 0_ ■achi
102 __ ■aCN
105 __ ■aak  z   000yy
106 __ ■ar
200 1_ ■a中国核能发展报告■h2018■f李闽榕, 张廷克, 潘启龙, 张华祝编著
210 __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18
215 __ ■a页■c图表■d
330 __ ■a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进绿色发展,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壮大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实现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目标的决胜期,也是为2030年前后碳排放达到峰值奠定基础的关键期。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着力推动能源生产利用方式变革,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是能源发展改革的重大历史使命。核能作为一种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可大规模利用的非化石能源,是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能源选择。作为首次公开发布的我国核能发展报告蓝皮书,本报告从多个层次全方位地阐述了我国核能发展情况及2017年核能发展主要成果,并就当前我国核能发展面临的形势与挑战进行了分析,对核能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报告客观分析和阐述了我国核能发展情况及2017年核能发展主要成果。在核电运行与建设方面,我国在役核电规模持续增长,机组运行安全稳定,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在运核电装机规模位列全球第四;其中2017年我国商运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位列全球第三,未发生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一级及以上的运行事件;我国在建核电规模全球领先,工程项目有序推进,截至2017年年底,在建核电规模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在核电科技创新方面,我国核电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形成以华龙一号、CAP1400为代表的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同时高温气冷堆重大专项示范工程正在有序推进,小型反应堆研发及示范工程实现多元化推进。在核燃料产业方面,我国核燃料循环能力进一步加强,全面支撑核电可持续发展;“国内开采、海外开发、国际贸易、战略储备”四位一体的天然铀供应保障体系逐步完善;核燃料加工能力不断提升,关键环节实现技术重大突破,其中2017年,我国铀转化生产线全线建成,成为具备万吨级铀转化能力的国家;乏燃料和放射性废物均得到有效管控。在核电装备制造方面,我国核电装备制造能力持续提升,关键设备自主化不断取得突破,自主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国产化率已达85%以上,核电装备制造成套能力已形成规模,具备年产8~10台(套)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主设备制造能力。在核能安全保障方面,我国核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核安全领域的顶层法律——《核安全法》——于2017年发布,2018年1月1日正式实施,其他核能相关立法工作也正有序推进;同时安全管理水平、安全监管能力、核应急能力进一步提升,核安保能力得到国际认可。在核能国际合作方面,我国核能行业积极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以核电为龙头,大力实施全产业链“走出去”,国际合作交流成果丰硕,与巴基斯坦、阿根廷、英国等20多个国家开展合作或开拓了合作领域。本报告客观分析了我国核能发展面临的形势与挑战。一方面,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用电增长总体放缓,短期内核电厂运行面临调峰和降负荷等形势,核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相对降低;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稳步推进,逐步放开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核电电价面临政策调整窗口期,进入计划电与市场电的双轨制。另一方面,能源革命战略下绿色转型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广泛开展,核电与可再生能源呈现互补发展新态势;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核能行业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愈益显现;“一带一路”倡议推进落实,将利于构建对外核能合作新格局。与此同时,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核能市场,未来发展依然面临着安全性、经济性、放射性废物管理、公众接受度等诸多挑战,积极应对挑战,提升核能安全性、经济性,实现乏燃料和放射性废物严格管控、闭式循环,提高公众接受度,将是我国核能发展的必然选择。未来30年是我国核能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也是建设核电强国的关键阶段。核能在我国能源体系中仍将扮演重要角色,到2030年我国核电装机规模将达到1。2亿~1。5亿千瓦,核能发电比例占10%~12%,接近当前全球核发电平均水平。我国核能将呈现自主三代为主、先进核能系统匹配发展的技术格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必将促进核能产业的安全高效发展。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将持续推动核能的多领域应用。我国核电“走出去”,将拥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606 0_ ■a核电工业■x工业发展■x研究报告■y中国
606 0_ ■a工业发展
606 0_ ■a研究报告
606 0_ ■a中国
690 __ ■aF426.23■v4
690 __ ■aTL2■v4
690 __ ■aTL4■v4
856 __ ■uhttps://www.pishu.com.cn/skwx_ps/bookdetail?SiteID=14&ID=10001964
905 __ ■bCX036874■dF426.23■e0749■f1
906 __ ■d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