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条码 |
索书号 |
状态 |
所属分馆 |
所在馆 |
馆藏地点 |
架位号 |
单价 |
套价 |
入库日期 |
操作 |
CX009281 |
C913.11/0749 |
在架 |
苍溪县图书馆 |
苍溪县图书馆 |
期刊阅览室 |
|
CNY45.00 |
CNY45.00 |
2019-10-28 |
登录 |
订购年份 |
验收类型 |
验收期数 |
验收数量 |
验收日期 |
未找到数据 |
000 nam0
001 __ 012020000583
005 __ 20200527153858.0
010 __ ■a978-7-5097-8247-7■d45.00
100 __ ■a20200527d2015 ekmy0chiy50 ea
101 0_ ■achi
102 __ ■aCN
105 __ ■aak z 000yy
106 __ ■ar
200 1_ ■a家庭与性别评论■h第6辑■f吴小英编著
210 __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15
215 __ ■a页■c图表■d
330 __ ■a家庭研究若没有放在国家、家庭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框架中来谈,无论如何是不完整、有缺陷的。目前国内已有的家庭研究更多聚焦于对家庭内部的结构、关系的探讨,而对家国个人这一根本性的关系链条缺乏足够的关注和重视。然而透过所有纷繁而琐碎的家庭议题,不难发现其背后始终贯穿着关于这条线索的基本预设和价值立场,而与之相关的家本位与个人本位、家庭主义与个体主义的争论,则构成了这一领域最经典的理论问题和主义之争。因此本辑《家庭与性别评论》围绕着“家庭主义、个体主义与个体化”的专题展开,可视为对国内家庭研究的一次理论检索和反思,同时也是试图将家庭研究扩展到社会研究大视野的一次重新出发和尝试。希望通过这些来自不同视角的研究和争论,捕捉到中国语境下独有的家庭理念及其流变,揭示其背后复杂的影响机制,从而更好地理解现代性与家庭变迁之间的关系在中国的另类呈现。
606 0_ ■a家庭社会学■x研究■x性别■x评论
606 0_ ■a研究
606 0_ ■a性别
606 0_ ■a评论
690 __ ■aC913.11■v4
856 __ ■uhttps://www.pishu.com.cn/skwx_ps/bookdetail?SiteID=14&ID=6259991
905 __ ■bCX009281■dC913.11■e0749■f1
906 __ ■d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