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条码 |
索书号 |
状态 |
所属分馆 |
所在馆 |
馆藏地点 |
架位号 |
单价 |
套价 |
入库日期 |
操作 |
CX028077 |
G219.2/0749 |
在架 |
苍溪县图书馆 |
苍溪县图书馆 |
期刊阅览室 |
|
CNY45.00 |
CNY45.00 |
2019-10-28 |
登录 |
订购年份 |
验收类型 |
验收期数 |
验收数量 |
验收日期 |
未找到数据 |
000 nam0
001 __ 012020008890
005 __ 20200527154627.0
010 __ ■a978-7-5097-2225-1■d45.00
100 __ ■a20200527d2011 ekmy0chiy50 ea
101 0_ ■achi
102 __ ■aCN
105 __ ■aak z 000yy
106 __ ■ar
200 1_ ■a中国科学传播报告■h2010~2011■f詹正茂, 靳一, 陈晓清编著
210 __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11
215 __ ■a页■c图表■d
330 __ ■a《中国科学传播报告(2010~2011)》是由中国科学传播研究所组织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各方专家、学者共同撰写的关于中国科学传播的研究成果。本书秉承“科学与社会”的研究范式,将研究着眼于社会文化环境与科学创新发展、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相互影响和作用,科学和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科学与国家理念、政府执政,科学与民族复兴等时代主题。全书分为总报告、专题报告、高层论丛、年度报告及附录五部分,立足于国家权威的统计数据和严格科学的社会调查,课题组全面收集2009年及部分2010年的新闻媒体报道、互联网公众论坛信息、政府公文及其他专题信息,从中抽取与科学传播相关的资料,进而对由各级政府部门、科学家以及大众媒体等主体所参与和主导的科学传播情况进行全景式扫描;同时采用电话调查和焦点访谈的方式,了解科学传播相关活动对公众产生的影响以及公众的态度和意见;了解科学家群体在科学传播过程中的行为和思想认识;了解科学及科学家群体在公共话语镜像中的呈现情况。本书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从政府、科学家群体、社会和文化等层面,从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传播效果等角度,对中国科学传播状况进行了全面的描述和深入的分析。课题组从营造科学创新社会文化、增进科学与社会的联系、提高科学家声誉、推进科学传播研究、提升科学传播效果等方面提出了结合实际的可操作的对策建议。
606 0_ ■a科学技术■x传播■x研究报告■y中国■z2010~2011
606 0_ ■a传播
606 0_ ■a研究报告
606 0_ ■a中国
606 0_ ■a2010~2011
690 __ ■aG219.2■v4
856 __ ■uhttps://www.pishu.com.cn/skwx_ps/bookdetail?SiteID=14&ID=1080876
905 __ ■bCX028077■dG219.2■e0749■f1
906 __ ■d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