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条码 |
索书号 |
状态 |
所属分馆 |
所在馆 |
馆藏地点 |
架位号 |
单价 |
套价 |
入库日期 |
操作 |
CX034471 |
F127/0749 |
在架 |
苍溪县图书馆 |
苍溪县图书馆 |
总馆流通库 |
|
CNY45.00 |
CNY45.00 |
2019-10-28 |
登录 |
订购年份 |
验收类型 |
验收期数 |
验收数量 |
验收日期 |
未找到数据 |
000 nam0
001 __ 012020004795
005 __ 20200527154214.0
010 __ ■a978-7-5097-0112-6■d45.00
100 __ ■a20200527d2008 ekmy0chiy50 ea
101 0_ ■achi
102 __ ■aCN
105 __ ■aak z 000yy
106 __ ■ar
200 1_ ■a中国中部地区发展报告■h2007■f赵凌云, 刘玉堂, 阳小华编著
210 __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08
215 __ ■a页■c图表■d
330 __ ■a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中央继先后实施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之后作出的又一战略决策,影响重大,意义深远。加快中部地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新时期国家区域发展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部地区近年来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应在充分发挥区域综合优势的基础上加快发展。从多角度的视野看,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既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及其成效的合乎逻辑的结果,也是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与空间开发布局合理化的必然选择。中部崛起战略从提出到实施,内容日益丰富,政策指向不断明晰,成效日益显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中部崛起战略具有丰富的特定内涵和阶段性特征,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是在区域发展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基于历史的联系和现实的一些共同经济特征,中部地区发展与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具有某些重要方面的趋近性,比照政策的出台有利于促进中部崛起。构建中部崛起的动力机制,一方面,应加大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解决“三农”问题、社会事业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重大项目布局以及财税金融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应着力构建充满活力的内生动力机制,全面提高中部地区的区域发展力、竞争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应根据中部地区的战略定位的需要,对粮食生产基地建设、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现代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以及商贸流通与市场体系建设,对现代服务业、旅游业、城市群的发展,对人才资源开发、文化产业发展、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环境与生态承载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客观的分析评价,理清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思路,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606 0_ ■a地区经济■x经济发展■x研究报告■y中国■x2007
606 0_ ■a经济发展
606 0_ ■a研究报告
606 0_ ■a中国
606 0_ ■a2007
690 __ ■aF127■v4
856 __ ■uhttps://www.pishu.com.cn/skwx_ps/bookdetail?SiteID=14&ID=1330987
905 __ ■bCX034471■dF127■e0749■f1
906 __ ■d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