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条码 |
索书号 |
状态 |
所属分馆 |
所在馆 |
馆藏地点 |
架位号 |
单价 |
套价 |
入库日期 |
操作 |
CX023166 |
F014.3/0749 |
在架 |
苍溪县图书馆 |
苍溪县图书馆 |
期刊阅览室 |
|
CNY45.00 |
CNY45.00 |
2019-10-28 |
登录 |
订购年份 |
验收类型 |
验收期数 |
验收数量 |
验收日期 |
未找到数据 |
000 nam0
001 __ 012020003979
005 __ 20200527154136.0
010 __ ■a978-7-5201-1889-7■d45.00
100 __ ■a20200527d2018 ekmy0chiy50 ea
101 0_ ■achi
102 __ ■aCN
105 __ ■aak z 000yy
106 __ ■ar
200 1_ ■a价值和积累理论■f孟捷编著
210 __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18
215 __ ■a页■c图表■d
330 __ ■a本书是全面更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的一次重要尝试。在内容上涉及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和资本积累论等《资本论》体系中的核心理论。书中讨论的主要问题(或问题群)涵盖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由劳动价值论入手,结合资本积累论,考察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市场经济中的非均衡和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一直有两种分析传统,一种是将劳动价值论理解为马歇尔式的解释均衡价格的静态理论,另一种则将其理解为解释非均衡和不确定性的理论工具。本书坚持并发展了后一种传统,即认为劳动价值论是一个动态非均衡理论的组成部分,并从这一立场出发,重新解释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若干主要理论。其二,对资本主义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价值创造的关系做了系统而深入的探讨。在这些探讨中,作者运用并发展了所谓成正比理论。成正比,即劳动生产率提高与单位时间创造的净产出价值量成正比,是由中国学者提出和发展的一种理论。这个理论为丰富和发展剩余价值论和资本积累论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运用这一理论,本书进一步解释了超额利润的来源,说明了劳动和资本在价值创造中的正和关系赖以存在的条件,探讨了发展一种马克思主义内生增长理论的可能性,发展了部门内企业代谢竞争的理论。其三,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一些悬而未决的传统疑难问题,如复杂劳动还原、价值转形、利润率下降等做了新的解释。在为此提出的各种模型中,作者一以贯之地坚持了将马克思经济学视为非均衡经济学并将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概念相结合的立场。作为近年来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中难得一见的力作,本书适合理论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者阅读。
606 0_ ■a劳动价值论■x资本积累■x市场价值■x劳动生产率■x研究报告
606 0_ ■a资本积累
606 0_ ■a市场价值
606 0_ ■a劳动生产率
606 0_ ■a研究报告
690 __ ■aF014.3■v4
856 __ ■uhttps://www.pishu.com.cn/skwx_ps/bookdetail?SiteID=14&ID=9517119
905 __ ■bCX023166■dF014.3■e0749■f1
906 __ ■d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