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劳动监管制度的重构/郑丽珍编著
标准编号:978-7-5097-6717-7   
主要著者:郑丽珍编著   
出版信息:       
载体形态: : 图表
价格描述:45.00
主题词:劳动法  劳动监管  制度  跨国劳动  
电子资源: 查看资源1 
相关资源:
 

内容摘要

当前跨国劳动监管实践呈现碎片化特点。其中既包括以国家为对象的国际劳动公约、宣言以及某些发达国家的单边措施和条约中的劳动标准实践,也包括针对跨国企业的指南、三方宣言和全球契约,甚至还包括公司行为守则和全球框架协议等跨国企业的自愿性承诺。面对当前充分复杂的跨国劳动问题,传统的以国家为对象的公力硬法监管(包括国际劳动公约、国家的单边措施和条约实践中的严格要求)陷入困境,正在走向解构;更具回应能力的以公力软法安排(政府间组织分别针对国家和跨国企业的促进性安排、国家单边措施和条约实践中针对国家的促进性安排)和私人机制(公司行为守则和全球框架协议)为主导的跨国劳动监管的新框架,正在建构。借鉴反思法理论蕴含
文献条码 索书号 状态 所属分馆 所在馆 馆藏地点 架位号 单价 套价 入库日期 操作
CX022658 D912.504/0749 在架 苍溪县图书馆 苍溪县图书馆 期刊阅览室 CNY45.00 CNY45.00 2019-10-28 登录
订购年份 验收类型 验收期数 验收数量 验收日期
未找到数据
000    nam0
001 __ 012020003471
005 __ 20200527154112.0
010 __ ■a978-7-5097-6717-7■d45.00
100 __ ■a20200527d2014    ekmy0chiy50      ea
101 0_ ■achi
102 __ ■aCN
105 __ ■aak  z   000yy
106 __ ■ar
200 1_ ■a跨国劳动监管制度的重构■f郑丽珍编著
210 __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14
215 __ ■a页■c图表■d
330 __ ■a当前跨国劳动监管实践呈现碎片化特点。其中既包括以国家为对象的国际劳动公约、宣言以及某些发达国家的单边措施和条约中的劳动标准实践,也包括针对跨国企业的指南、三方宣言和全球契约,甚至还包括公司行为守则和全球框架协议等跨国企业的自愿性承诺。面对当前充分复杂的跨国劳动问题,传统的以国家为对象的公力硬法监管(包括国际劳动公约、国家的单边措施和条约实践中的严格要求)陷入困境,正在走向解构;更具回应能力的以公力软法安排(政府间组织分别针对国家和跨国企业的促进性安排、国家单边措施和条约实践中针对国家的促进性安排)和私人机制(公司行为守则和全球框架协议)为主导的跨国劳动监管的新框架,正在建构。借鉴反思法理论蕴含的“公力硬法监管的克制”、“法律的实验与学习精神”、“导引私人自我监管”以及“构建沟通与交流的渠道”的基本监管框架,本文认为,跨国劳动问题的根源在于以跨国企业为主体的跨国经济子系统的自利性扩张,因此,有效回应这一问题的跨国劳动监管应该把重点放在建构能够导引跨国经济子系统进行自我限制的外部压力机制之上。符合反思理性的跨国劳动监管制度的新框架应该是一个以跨国企业自我监管为基础,以政府间组织、国家、非政府间组织为外部压力的“金字塔模型”。其中,跨国企业自我监管位于塔基,是跨国劳动监管的基础,其他各层是导引跨国企业自我监管的外部压力。塔尖是针对国家的最低限度的公力硬法监管,以国际劳动组织的硬法监管为主,国家的硬法监管为辅。“金字塔模型”从上往下第一层(包括塔尖)是针对国家的公力监管,以政府间组织(其中国际劳动组织居于中心地位)的监管为主,国家的监管为辅。除塔尖外,该层其他部分都是针对国家的公力软法监管。该层监管的作用主要是,促进国家尽快批准并通过国内法实施国际劳动组织管辖下的八个核心劳动公约,创设国家之间最低限度的硬法协调,预防跨国经济子系统的扩张在一国国内引发严重且整体性的违反基本劳动权利的后果。“金字塔模型”从上往下第二层是针对跨国企业的公力软法监管。从上往下第三层为关注劳动问题的非政府组织(包括工会组织)的监督。这两层的结合最为密切,前者为后者提供了具有公认合法性的申诉权、话语依据、对话与监督平台等战斗武器,使后者能够更有力地敦促跨国企业进行自我监管。本文包含导论、本论(主文)和尾论三大部分。导论对论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框架做出说明,包括论文的选题、对现有研究的突破、具体的论证逻辑等。主文共六章。第一章提出论题与论证方法。该章指出,面对当前日益复杂的跨国劳动问题,传统的以国家和政府间组织为主要监管主体的硬法监管模式已显出“力不从心”。因此,跨国劳动监管制度的变革已经不是“应不应该”的问题,而是“应如何改变”的问题。当前跨国劳动监管制度的变革所需要解决的“公”“私”监管力量以及“软”“硬”规范的具体结构,正是反思法理论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该理论可以用来分析传统的跨国劳动监管模式的问题症结并探索相应的变革之道。第二章至第四章为具体论证。该部分结合反思法理论分析政府间组织、某些发达国家、私人(包括跨国企业与非政府组织)这些主体的监管实践在回应跨国劳动问题方面的不同方式和效果。分析揭示,传统的以国家为对象的公力硬法监管模式正在解构,新的以公力软法和私人机制为主导的监管框架正在建构。因此,该部分论证回答了跨国劳动监管制度为什么需要重构的问题。第五章析出观点。基于第一章提出的问题和第二至第四章所揭示的事实,第五章进一步论证,符合反思理性的跨国劳动监管框架的具体结构是什么,以及若要建成该新框架,需要先解决现有的跨国劳动监管制度存在的哪些主要问题。第六章是观点的延伸应用,主要检视跨国劳动监管制度的重构之于中国的意义、挑战及应对。尾论用七组意思相对的概念(“本”与“末”、“私”与“公”、“软”与“硬”、作为“主体”的国家和作为“对象”的国家、“解构”与“建构”、“应然”与“实然”、“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对全文做出总结,并指出在反思性跨国劳动监管框架真正实现之前值得进一步探索的其他问题。
606 0_ ■a劳动法■x劳动监管■x制度■x跨国劳动
606 0_ ■a劳动监管
606 0_ ■a制度
606 0_ ■a跨国劳动
690 __ ■aD912.504■v4
856 __ ■uhttps://www.pishu.com.cn/skwx_ps/bookdetail?SiteID=14&ID=5625928
905 __ ■bCX022658■dD912.504■e0749■f1
906 __ ■d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