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条码 |
索书号 |
状态 |
所属分馆 |
所在馆 |
馆藏地点 |
架位号 |
单价 |
套价 |
入库日期 |
操作 |
510824000132145 |
N49/5422 |
在架 |
苍溪县图书馆 |
苍溪县图书馆 |
元坝镇分馆 |
|
CNY25.00 |
CNY25.00 |
2019-10-28 |
登录 |
订购年份 |
验收类型 |
验收期数 |
验收数量 |
验收日期 |
未找到数据 |
000 nam
001 __ 012020002883
005 __ 20201028095418.0
010 __ ■a978-7-110-05467-3■b0■dCNY25.00
100 __ ■a20201028d2009 ekmy0chiy50 ea
101 1_ ■achi■ceng
102 __ ■aCN■b110000
105 __ ■aak z 000yy
106 __ ■ar
200 1_ ■a探索自然丛书■i灾害篇■f《探索自然丛书》编委会编■9tan suo zi ran cong shu
205 __ ■a0
210 __ ■a北京■c科学普及出版社■d2009
215 __ ■a391页■c图表■d20cm■e0
225 2_ ■a0■f0主编
300 __ ■a0
330 __ ■a纵观人类的历史可以看出,灾害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自然变异,二是人为影响。而其表现形式也有两种,即自然态灾害和人为态灾害。因此,通常把以自然变异为主因产生的并表现为自然态的灾害称之为自然灾害,如地震、风暴潮、干旱、洪水、泥石流;将以人为影响为主因产生的而且表现为人为态的灾害则称之为人为灾害,如人为引起的火灾和交通事故;而把由自然变异所引起的但却表现为人为态的灾害则称之为自然人为灾害,如太阳活动峰年发生的传染病大流行;把由人为影响所产生的但却表现为自然态的灾害则称之为人为自然灾害,如过量采伐森林引起的水土
461 _0 ■12001 ■a0
510 1_ ■a0■zeng
517 1_ ■a灾害篇
606 0_ ■a自然科学■j普及读物
606 0_ ■a星际■j普及读物
606 0_ ■a普及读物
690 __ ■aN49■v4
905 __ ■b510824000132145■dN49■e5422
906 __ ■d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