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2013年·冬.第17辑/陶东风, 周宪主编
标准编号:978-7-5097-5876-2   
主要著者:陶东风,  主编  周宪,  主编  
出版信息:       
载体形态:386页 ; 24cm
价格描述:CNY89.00
主题词:文化  研究  世界  
相关资源:
 

内容摘要

本辑组织了“城市文化研究”“创伤记忆与文化表征”“保罗·维利里奥研究”三个专题。
文献条码 索书号 状态 所属分馆 所在馆 馆藏地点 架位号 单价 套价 入库日期 操作
H00375809 G112-55/0006 在架 苍溪县图书馆 苍溪县图书馆 总馆特藏书库 CNY89.00 CNY89.00 2018-10-26 登录
订购年份 验收类型 验收期数 验收数量 验收日期
未找到数据
000    nam0
001 __ CAL 012015045567
005 __ 20150429094704.5
010 __ ■a978-7-5097-5876-2■dCNY89.00
099 __ ■aCAL 012015045567
100 __ ■a20150421d2014    em y0chiy50      ea
101 0_ ■achi■deng■eeng
102 __ ■aCN■b110000
105 __ ■ay   a   000yy
106 __ ■ar
200 1_ ■a文化研究■Awen hua yan jiu■h第17辑■e2013年·冬■f陶东风, 周宪主编
210 __ ■a北京■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d2014
215 __ ■a386页■d24cm
225 2_ ■a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CSSCI) 来源集刊■Azhong wen she hui ke xue yin wen suo yin (CSSCI) lai yuan ji kan
300 __ ■a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主办
312 __ ■a英文并列题名取自封面
320 __ ■a有书目
330 __ ■a本辑组织了“城市文化研究”“创伤记忆与文化表征”“保罗·维利里奥研究”三个专题。
410 _0 ■12001 ■a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CSSCI) 来源集刊
510 1_ ■aCulture studies■hVol.17■zeng
606 0_ ■a文化■Awen hua■x研究■y世界■j丛刊
690 __ ■aG112-55■v5
701 _0 ■a陶东风,■ATao Dongfeng■f1959-■4主编■3CAL  n2004296534#■7jt0yjt0y■7ec0yec0y
701 _0 ■a周宪,■AZhou Xian■f1954-■4主编■3CAL  n2004410990#■7jt0yjt0y■7ec0yec0y
801 _0 ■aCN■bnwsuaf■c20150421
905 __ ■bH00375809■e0006■dG112-55■f1■aTSG
906 __ ■d89.00
920 __ ■a261161■z1

本辑组织了“城市文化研究”、“创伤记忆与文化表征”、“保罗`维利里奥研究”三个专题。

第一个专题是《文化研究》一直关注的专题。第二个专题,紧扣国际热点话题研究,结合中国本土文化的实际,以不同作者的论题和风格,体现专题研究的多样化。第三个专题,介绍英国学者阿米蒂奇的保罗`维利里奥研究,希望这个最具原创性的军事战略家、城市规划理论大师、速度政治思想家、技术艺术批评家和西方未来的考古大师能获得国内学术界的关注。

陶东风,男,1959年生于浙江。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中心兼职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文化研究》丛刊主编。主要从事文艺学、当代中国文艺思潮与当代中国文化研究。著有《中国古代心理美学六论》、《文学史哲学》、《文体演变及其文化意味》、《从超迈到随俗——庄子与中国美学》、《后殖民主义》、《阐释中国的焦虑——转型时代的文化解读》、《社会转型与当代知识分子》、《从美学到文化——陶东风学术自选集》、《90年代审美文化研究》、《文化研究:西方与中国》、《社会理论视野中的文学与文化》等,主编《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知识分子与社会转型》,翻译《文化研究导论》等。发表学术论文约百余篇。其成果曾获得中国文联第四届优秀文艺评论一等奖,第一届、第三届全国青年优秀美学学术成果奖,第三、第五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新时期20年优秀文学理论论文奖等。2004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曾经赴美国、澳大利亚等国进行学术访问。

周宪,男,1954年生于江苏南京。先后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哲学硕士),南京大学中文戏剧学专业(文学博士)。现任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校长助理、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艺术学院院长。曾赴韩国、新加坡等国讲学,赴意大利作合作研究。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教育部文科研究基地“文艺学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主要学术兴趣集中在文化研究,美学和文艺学研究等方面。博士论文《布莱希特与中国当代戏剧》被评为2000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视觉文化与美学转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九五规划重点项目“当代中西审美文化研究”。代表作有《视觉文化的转向》《文化表征与文化研究》《审美现代性批判》等。

胡疆锋,男,1973年7月生于新疆。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先后在新疆喀什师范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学习,文艺学博士,曾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9年6月被聘为副教授,2009年7月至今在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工作,2010年1月被评为硕士生导师。著有《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理论研究》等。译著与参编著作有《亚文化读本》《亚文化:风格的意义》《西方文论史教程》《新编美学教程》《大学美学》等。2007年被评为首都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2008年博士论文《亚文化的风格:抵抗与收编》被评为首都师范大学优秀博士论文。2013年入选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三年行动计划(2013年—2015年)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

周计武,男,1977年生,江苏徐州人。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9年毕业于徐州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2002年毕业于徐州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获文学硕士;200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获文学博士。主要学术兴趣集中在西方美学、文艺社会学和文化研究等方面。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985工程”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预研项目等课题三项。在《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江苏社会科学》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著有《艺术终结的现代性反思》《文学与认同:跨学科的反思》《文化现代性与美学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