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看中国=China in the eyes of Harvard:全球顶级中国问题专家谈中国问题,政治与历史卷/张冠梓主编
标准编号:978-7-01-008428-2   
主要著者:张冠梓  zhang guan zi 主编  
出版信息:       
载体形态:323页 : 照片 ; 24cm
价格描述:CNY46.00
主题词:时事评论  政论  史评  文集  现代  中国  
相关资源:
 

内容摘要

本书收录了《转型的中国与中国的转型》、《对中国未来的乐观与谨慎》、《邓小平与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改革开放与民主化》等文章。
文献条码 索书号 状态 所属分馆 所在馆 馆藏地点 架位号 单价 套价 入库日期 操作
510824000036842 D609.9/1234 在架 苍溪县图书馆 苍溪县图书馆 总馆流通库 CNY46.00 CNY46.00 2017-04-11 登录
510824000038015 D609.9/1234 在架 苍溪县图书馆 苍溪县图书馆 总馆流通库 CNY46.00 CNY46.00 2017-04-10 登录
订购年份 验收类型 验收期数 验收数量 验收日期
未找到数据
000    nam0
001 __ 000020975
005 __ 20101201112700.0
010 __ ■a978-7-01-008428-2■dCNY46.00
100 __ ■a20101130d2010    em y0chiy50      ea
101 0_ ■achi
102 __ ■aCN■b110000
105 __ ■ay   z   000yy
106 __ ■ar
200 1_ ■a哈佛看中国■9ha fo kan zhong guo■i政治与历史卷■dChina in the eyes of Harvard■e全球顶级中国问题专家谈中国问题■f张冠梓主编■zeng
210 __ ■a北京■c人民出版社■d2010
215 __ ■a323页■c照片■d24cm
330 __ ■a本书收录了《转型的中国与中国的转型》、《对中国未来的乐观与谨慎》、《邓小平与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改革开放与民主化》等文章。
510 1_ ■aChina in the eyes of Harvard■zeng
517 1_ ■a全球顶级中国问题专家谈中国问题■9quan qiu ding ji zhong guo wen ti zhuan jia tan zhong guo wen ti
606 0_ ■a时事评论■y现代■j中国■x文集
606 0_ ■a政论■y中国■j文集
606 0_ ■a史评■y中国■j文集
690 __ ■aD609.9■v4
690 __ ■aD602-53■v4
690 __ ■aK207-53■v4
701 _0 ■a张冠梓■9zhang guan zi■4主编
801 _0 ■aCN■b91MARC■c20130904

本书收录的是本人在哈佛大学为期一年的求学时间里,直接采访或邀请他人采访的访谈稿件的汇编。由于访谈稿件数量较多,总体规模较大,为方便读者阅读,分成了“政治与历史卷”、“经济与社会卷”、“文化与学术卷”三卷出版,每卷各16篇。需要说明的是,三卷内容的划分是相对的,有些内容有所交叉。

本卷即“政治与历史卷”,一共采访了十多位哈佛大学教授和部分在哈佛大学学习、交流、工作过的中国问题专家,形成16篇访谈稿,内容涉及政治变革、体制改革、法律、外交、历史等领域。其中,《转型的中国与中国的转型》、《对中国未来的乐观与谨慎》、《邓小平与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改革开放与民主化》等篇,主要内容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政治变革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进步;《社会变迁与体制建构》、《家庭与亲属制度的嬗变》、《寻求变革与稳定之间的平衡》等篇,主要谈论的是社会体制、制度方面的变革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关系的变化;《中国法治化:打造“第二长城”》、《法律改革的两难:职业主义与大众主义》、《中美关系与我的中国法研究》等篇,主要是针对中国的法律改革与法制建设情况的访谈;《中国的软实力与对外交往》、《巧实力和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政策》、《和平:国家间交往的良性基础》等篇,主要谈论的是中国的外交政策与中美关系;《应完整地看待新中国的历史》、《在细微处观察中国历史》等篇,主要谈论的是新中国的历史变迁;最后一篇《崛起的中国与蓬勃发展的哈佛中国学》,可以看做是对新中国的发展史与哈佛中国学的研究现状作一总体回顾。

简要目录:

前言 001

1, 转型的中国与中国的转型 受访人——托尼?赛奇(Anthony Saich)

2, 对中国未来的乐观与谨慎 受访人——傅高义(Ezra F.Vogel)

3, 邓小平与中国的改革开放 受访人——程中原

4, 中国的改革开放与民主化 受访人——谷梅(Merle Goldman)

5, 社会变迁与体制建构 受访人——裴宜理(Elizabeth J. Perry)

6, 家庭与亲属制度的嬗变 受访人——华琛(James L. Watson)

7, 寻求变革与稳定之间的平衡 受访人——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Roderick MacFarquhar)

8, 中国法治化:打造“第二长城” 受访人——安守廉(William P. Alford)

9, 法律改革的两难:职业主义与大众主义 受访人——李本(Benjamin L. Liebman)

10, 中美关系与我的中国法研究 受访人——柯恩(Jerome A. Cohen)

11, 中国的软实力与对外交往 受访人——约瑟夫?奈(Joseph S. Nye)

12, 巧实力和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政策 受访人——约瑟夫?奈(Joseph S. Nye)

13, 应完整地看待新中国的历史 受访人——柯伟林(William C. Kirby)

14, 在细微处观察中国历史 受访人——包弼德(Peter K. Bol)

15, 和平:国家间交往的良性基础 受访人——孔飞力(Philip A. Kuhn)

16, 崛起的中国与蓬勃发展的哈佛中国学 受访人——张伯赓(Julian Chang)

附录一 本卷采访人、合作者简介

附录二 三十年河西 哈佛看中国

后记

张冠梓,男,1966年8月生,山东省苍山县人,法学博士,研究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理事长,全国青联委员兼哲学社会科学届别组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少数民族法制史、法律人类学与法律社会学。主要科研成果有:《论法的成长——来自中国南方山地法律民族志的诠释》、《作为法的文化与作为文化的法——南方山地民族传统法的演进》、《中国珍稀法律典籍续编》(第九、第十册)、《多元与一体:文化背景下的中国法律》等。先后获北京大学“五四”青年科学论文一等奖、中国法律史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第一届中国青年法律学术奖(法鼎奖)金奖、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第五届胡绳青年学术奖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