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史重大事件述实/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党的文献》编辑部编
标准编号:7-01-001756-5   
主要著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党的文献》编辑部编   
团体著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党的文献》编辑部 zhong gong zhong yang wen xian yan jiu shi 、 zhong yang dang an guan 《 dang de wen xian 》 bian ji bu   
出版信息:       
载体形态:422页 ; 20cm
价格描述:CNY18.00
主题词:党史  
相关资源:
 

内容摘要

本书收入《毛泽东与1957年整风反右》、《周恩来与二月抗争》、《“刘少奇专案组”始末》、《邓小平历史上的几次反“左”斗争》、《张国焘投靠国民党真相》等记述党史上的重大事件的文章30余篇。
文献条码 索书号 状态 所属分馆 所在馆 馆藏地点 架位号 单价 套价 入库日期 操作
510824000035054 D23/5045 在架 苍溪县图书馆 苍溪县图书馆 总馆流通库 CNY18.00 CNY18.00 2017-04-07 登录
订购年份 验收类型 验收期数 验收数量 验收日期
未找到数据
000    oam2
001 __ 000019206
005 __ 20100713011840.0
010 __ ■a7-01-001756-5■dCNY18.00
100 __ ■a19940303d1993    emky0chiy0110    ea
101 0_ ■achi
102 __ ■aCN■b110000
105 __ ■ay   z   000yy
106 __ ■ar
200 1_ ■a中共党史重大事件述实■9zhong gong dang shi zhong da shi jian shu shi■f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党的文献》编辑部编
210 __ ■a北京■c人民出版社■d1993.11
215 __ ■a422页■d20cm
225 2_ ■a《党的文献》丛书■f杨胜群主编
330 __ ■a本书收入《毛泽东与1957年整风反右》、《周恩来与二月抗争》、《“刘少奇专案组”始末》、《邓小平历史上的几次反“左”斗争》、《张国焘投靠国民党真相》等记述党史上的重大事件的文章30余篇。
461 _0 ■12001 ■a《党的文献》丛书
601 0_ ■a中国共产党■x党史■x大事记
601 0_ ■2CT■3S096238■a中国共产党
606 0_ ■a党史
690 __ ■aD23■v三版
692 __ ■a33.123
711 02 ■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党的文献》编辑部■9zhong gong zhong yang wen xian yan jiu shi 、 zhong yang dang an guan 《 dang de wen xian 》 bian ji bu■4编
801 _0 ■aCN■b91MARC■c20130904

《中共党史重大事件述实》是一部血与火的回忆,它从朱毛井冈山会师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对中国共产党漫长的革命与建设历史过程中的重大事件一一做了实述,不少事实令人震惊,如“刘少奇专案组”中受株连而被错判的刑事案件达22053件……终于揭开了历史背后的真相!

周恩来与张学良在西安事变

周恩来与张学良第三次见面是西安事变爆发后。这次相聚只有8天,但在风云变幻的斗争中,他们相知更深,友情升华了。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实行兵谏。事件发生后,张学良立即致电中共中央通报此事,并希望听取中共中央的意见。毛泽东接到扣蒋消息后也致电张学良,进一步了解情况,并拟派周恩来去西安“协商大计”,征询张的意见。双方不谋而合,张学良告诉刘鼎用他的专机去肤施接周恩来。诸事纷繁,张学良盼望周恩来早日到来,说“他来了,一切都有办法了”。17日黄昏,周恩来一行到达西安。在谈话中,张学良向周恩来说明蒋介石顽固地逼迫他们去打红军,不用兵谏手段无法使他同意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接着叙述这六天来的主要情况和国内外反应。又说:“据我个人看法,争取蒋先生抗日,现在最有可能,他已由拒绝商谈抗日问题转为允许商谈。只要他同意团结抗日,就可以释放他,并拥护他为抗日领袖。”同时还告诉周,中午蒋鼎文已持蒋介石要何应钦停战三天的信经洛阳赴南京。

周恩来肩负中共中央和平解决事变的使命来到西安,伸出友谊之手帮助张学良解决事变中遇到的难题。当他了解西安及各方面的情况后,首先赞扬了张学良与杨虎城发动事变的爱国热忱,同意他对蒋的方针,并分析这次事变的性质、前途和处理方针。周说:“西安事变是震惊中外的大事,但多少带有‘军事阴谋’性质。”

张学良听了不高兴,说:“我为公不为私,怎么是阴谋?”周恩来随即阐明扣蒋是出其不意,不同于十月革命时擒沙皇尼古拉,也不同于在滑铁卢战役擒拿破仑。蒋介石的军事实力原封不动,西安方面与南京政府已经处在对立地位,因此,对蒋介石的处置要十分慎重。只要蒋介石同意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就拥护他做全国抗日领袖。接着,周又根据国内外形势说明蒋介石被迫抗日的可能性,同时指出西安的“三位一体”将是推动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坚。

张学良扣留蒋介石后,感到“束手彷徨,问策无人”。在16日召开的群众大会上,他宣称,如蒋介石拒不谈抗日问题,他将公布蒋在九一八事变时给他的不抵抗的电文,将蒋交人民裁判。这是张学良的杀手铜。如今周恩来对事变条分缕析,明确了它的性质、前途、方针和政策,使张学良如拨云雾见青天,衷心佩服。“军事阴谋”一词引起的小小不快早已烟消云散了。

当时军情紧急,中央军围华县逼近渭南。张学良计划17路军守西安,东北军主力集中渭北,并说如果决战红军一定要参加。对此周恩来表示同意,并提出红军参加西北抗日联军临时军政委员会,“三位一体”从此正式形成。在战略上,周与张商定红军主力先集中甘肃庆阳、环县,以便机动,既可箝制胡宗南等部中央军,亦可支援关中。至少派红军一个军由肤施南下。周恩来更进一步提出为缓和南京方面挑起内战,分化南京政府内部,争取国内外同情,推动全国抗日运动,在策略上答应保证蒋介石的安全,利用蒋、何之间矛盾,把蒋介石推上抗日道路。同时也利用蒋的地位和实力,压制主战派,造成全国抗战的形势。张学良表示完全同意。

当时,宋子文很快要来西安,张、周又商定和宋子文谈判和平解决事变的六个条件。张学良问周恩来:共产国际的态度怎样?周告诉他还没有得到回复。但又告诉他中共中央不断向共产国际通报事变情况,使他们了解真相,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处理好当前事变。周恩来的说明,诚恳而友善,使张学良看到共产党是在支持他,是从抗日全局出发,因此也比较安心。

这次会谈像肤施会谈一样顺利。周恩来看到张学良为了抗日,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冒险扣留蒋介石,把个人名誉、地位、家庭、财产乃至生命都置之度外,因此在西安贯彻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是没有什么困难的。张学良事后曾说:共产党给他作了很好的参谋,意见是为未来考虑的。对周恩来友好地帮助也刻骨铭心,20多年后,张学良写道:一周至此时,俨为西安之谋主矣。”依然肯定当年周恩来是他的主心骨。

12月22日,宋美龄、宋子文一行来西安。周恩来受张、杨委托代表西安方面提出和平解决事变的条件同他们进行谈判。周恩来通过张学良先和宋美龄长谈,争取英美派,促使蒋介石抗战。12月24日周恩来在张学良陪同下会见蒋介石。蒋向周表示:(一)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统一中国,受蒋指挥。(二)由宋、宋、张全权代表他与周解决一切(所谈如前)。(三)蒋回南京后,周恩来可直接去谈判。

双方谈判达成协议,何时与如何释蒋便提上了日程。张学良是西安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