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文献条码 | 索书号 | 状态 | 所属分馆 | 所在馆 | 馆藏地点 | 架位号 | 单价 | 套价 | 入库日期 | 操作 |
---|---|---|---|---|---|---|---|---|---|---|
H00180234 | H172.1/0020 | 在架 | 苍溪县图书馆 | 苍溪县图书馆 | 彭店乡分馆 | CNY36.00 | CNY36.00 | 2017-10-25 | 登录 |
订购年份 | 验收类型 | 验收期数 | 验收数量 | 验收日期 |
---|---|---|---|---|
未找到数据 |
本书选取了胶东地区所喜闻乐见的俗语,着眼于每一条俗语形成的时代和运用语境,重点介绍了与之相关的传统节日或人生仪礼等民俗事象。作者在真实反映和记录当地人的生活习俗的同时,对这些俗语做了合理的解释。通过解读俗语,还原生活,呈现了当地人的生活形态。如通过俗语“三月三,大燕小燕做一千”的解读,反映了当地清明节的习俗,通过俗语“豆腐掉到灰里”的解读,表现出当地人民的处事方式。另外,书中配有与内容有关的烟台剪纸(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图片,为全书增加了艺术性和地域性色彩。
俗语来自于生活,反映生活,是人们生活经验、自然规律、生存智慧等的积淀,有一定的地域性、时代性,许多俗语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时代下的当代年轻人,他们没有太多的机会接触这些乡言村语,作者试图通过本书,让更多的年轻人能了解这些充满智慧和生活情趣的乡言村语,了解各地的传统文化,并代代相传。
兰玲,鲁东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山东民俗学会常务理事,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审委员。现主要从事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已出版著作《山东居家饮食民俗》(编著)、《胶东文化通论》(参编)等,已发表论文 《从汉语俗语透视胶东民俗现象》《胶东面塑中的祈愿心理与表现形式》《胶东半岛正月十三两种祭海形式的对比研究》等十余篇,主持“胶东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张炜作品与胶东地域文化研究”等省级课题多项,其著作《山东居家饮食民俗》曾获烟台市第二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