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条码 |
索书号 |
状态 |
所属分馆 |
所在馆 |
馆藏地点 |
架位号 |
单价 |
套价 |
入库日期 |
操作 |
H00205113 |
I207.41/0050 |
在架 |
苍溪县图书馆 |
苍溪县图书馆 |
五龙镇三会村服务点 |
|
CNY45.00 |
CNY45.00 |
2017-10-25 |
登录 |
订购年份 |
验收类型 |
验收期数 |
验收数量 |
验收日期 |
未找到数据 |
000 nam0
001 __ 2019220535
005 __ 20191012212550.0
010 __ ■a978-7-5649-3944-1■dCNY45.00
100 __ ■a20191012d2019 em y0chiy0110 ea
101 0_ ■achi
102 __ ■aCN■b410000
105 __ ■ay z 000yy
106 __ ■ar
200 1_ ■a交流诗学■9jiao liu shi xue■f王委艳著
210 __ ■a郑州■c河南大学出版社■d2019.10
215 __ ■d26cm
330 __ ■a本书以古代话本小说为研究对象,探讨话本小说的艺术和审美特性。话本小说作为明清之际的通俗小说其产生具有非常复杂的时代背景,除了时代经济等客观因素之外,还与源远流长的“说话”艺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时代经济和人文环境为“说话”艺术的“书面化”及其传播提供了基础,而“说话”艺术长期形成的艺术形式为话本小说文本叙述方式的形成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正是“说话”艺术形式的交流性形成特性和话本小说对“说话”口头艺术的“写/读”交流方式的书面化改造,构成了话本小说特有的内置“拟书场”的叙述格局。以此为基础,话本小说的“交流性,对其文本艺术形式和审美特性具有强大的塑造作用,使话本小说从文本的艺术形式到审美都具有了这种特性,可以说,话本小说最核心的艺术和审美特性是”交流性“。这种”交流性”通过话本小说的文体、结构、情节、文化叙事模式和意识形态特征等等各方面表现出来,并由此构筑了话本小说交流诗学系统。
606 0_ ■a话本小说■x小说研究■y中国
690 __ ■aI207.41■v5
701 _0 ■a王委艳■9wang wei yan■4著
801 _0 ■aCN■b91CIP■c20191012
905 __ ■bH00205113■aTSG■dI207.41■e0050■f1
906 __ ■d45.00